简介
蓝田人是中国直立人的化石。它通常被称为蓝田猿人,学名直立人蓝田亚种(Homo erectus
lantianensis)。生命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和旧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
发现过程
1963年,中国陕西省在蓝田县陈家窝村附近发现化石为130多岁女性头骨。1963年7月,在蓝田县西北约10公里的泄湖镇陈家窝,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调查组发现了一位老年女性的下颌骨化石。第二年5月,在公王岭地层发现了一种基本保存完好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经过这种头骨化石的室内修复,一种完整的猿头骨化石得到了修复。原研究人员将陈家窝的下颌骨和公王岭的头骨归为“蓝田中国猿人”,简称“蓝田猿人”或“蓝田人”。然而,许多学者认为,这两个标本显示的原始性明显不同,两个地方的时代也有所不同。建议为公王岭头骨种植新的“蓝田人”;以陈家窝下颌骨为“直立人陈家窝亚种”的学名,又称“陈家窝人”。蓝田属于中国早期人类化石。额头低,宽,眉骨粗隆起,骨壁厚,眼眶微微,嘴巴前伸。颅内耳高71毫米,脑容量778.4毫升,与印尼爪哇人的775-900毫升基本相同。
[img]691094[/img]
据测定,距今约50万年,晚于公王岭化石。有人称这块化石为蓝田人。然而,许多学者认为,这个名字应该是专门用于公王岭的直立人化石,而陈家窝的直立人化石则被称为陈家窝人(Homo
erectus chenchiawoensis)。目前,她是亚洲北部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直立人”是指能够直立行走并懂得制造石器的人。
“蓝田人”一般是指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发现的直立人化石;然而,许多学者认为,这个名字应该是专门用于公王岭的直立人化石,陈家窝的直立人化石也被称为“陈家窝人”。公王岭地质时代是中更新世早期,古地磁断时代的数据,一是距今约100万年,一是距今约80万至75万年;陈家窝地质时代也是中更新世。用古地磁法测定的时代数据,一是距今约65万年,二是距今约50万年。与人类化石同层的公王岭,还出土了以三棱大尖器为特色的石器,并发现了火灾遗迹。到目前为止,公王岭化石是亚洲北部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
文化特征
1963年和1964年,在陕西省蓝田县陈家窝和公王岭发现了蓝田人。公王岭在那里
蓝田县东南17公里,是一个小土岗,前临灞河,后临秦岭。登上公王岭,发现砾石层约30米厚,覆盖约30米厚的“红土”。红土的下部有两层埋地土。在这两层埋地之间发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头盖骨和三颗牙齿化石,以及石器和许多动物化石。陈家窝发现了一块相对完整的下颌骨化石。
蓝田人发现的石制品只有34件。原料主要是石英岩和脉冲石英,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有大尖端、大型多边切割机、中小型多边切割机和单边切割机,以及刮刀和石球。加工工艺粗糙,有单面加工和交互加工。设备形状不规则,原材料利用率低,表明当时的石材生产工艺仍有一定的原始性。
与蓝田人相伴的动物有三门马、大熊猫、狐鼠、李野猪、葛斑鹿、中国鬣狗、东方剑齿象、剑齿虎、中国爪兽、硕米猴和免费动物,南方动物群颜色明显。根据动物群及其地层的判断,时代应属于中更新世早期。山西省芮城县位于西侯度西南部的黄河岸边,是山西省芮城县。在1959年的调查中,发现了几个石器地点,1960年发现了几个地点,共发现了11个地点①吴汝康:1966年第一期《陕西蓝田发现猿头骨化石》、《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3年第二期《考古学报》,戴尔节、许春华《蓝田旧石器新材料与蓝田猿人文化》。石制品138件,烧骨和许多哺乳动物化石②。除红土下的泥灰岩层中发现的6055地点外,其余均发现在红色上下的砾石层中。前者很少被水冲磨,后者有不同程度的冲磨。
[img]691095' />
除了极少数的脉石英,绝大多数的石制品都是由当地海滩上的石英岩砾石制成的,许多产品仍然保留着原始砾石的岩石表面。伊河石器的制作方法主要是锤击法和碰砧法,也有砸砧法,有的用原砾石平面作台面,有的用已经打过石头的疤痕作台面。大多数石头的宽度。石器的形状包括砍刀、刮刀、太三棱尖、小尖和石球。它们主要由石头加工而成,也有由石头核(如石球)制成的。砍刀分为单面刃和双面刃两种,刮刀多为单面加工,即从劈裂面加工到背面。
伴随石器的动物化石包括披毛犀、三趾马、肿骨鹿、斑鹿、剑齿象、纳玛象、水牛和野猪。它们的时代应该是中更新世的早期阶段,接近蓝田人的时代。
蓝田人的简介是怎么发现的?和其他猿人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