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天的西安城、城东、城南、城西地区,即唐长安城。
隋朝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老城,久经战争,破碎不堪。而且宫形狭窄,不能满足新建统一国家都城的需要。此外,几百年来,城市污水沉淀,难以泄漏,饮用水供应也成为一个问题。因此,隋文帝放弃了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选择了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的新址。开皇二年(582)正月,命宇文恺负责新城大兴城的设计建设,次年三月竣工。(习惯上还是叫长安。)宇文恺将龙首原以南的六条高坡视为乾之六卦,并以此为核心,作为长安城总体规划的地理基础。“六坡”是大兴城的骨架,宫殿、政权机关和寺庙都很高,与一般居民区形成鲜明对比。除居民区外,冈原之间的低地开渠引水,挖掘湖泊,增加城市水域。大兴城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增加立体空间,更加壮观。大兴城的平面布局整齐统一,形状为矩形。全市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东西对称布局完全采用。外郭城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8.8%,居民区的大幅扩大是大兴城建筑总体设计的一大特色。大兴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是拜占庭王国都城的7倍,是公元800年建造的巴格达城的6.2倍。
[img]691568[/img]
在此之前,从秦汉到南北朝(曹魏、北魏、东魏、北齐除外),都城的城市格局没有规章制度,没有布局,宫殿、官署、民居交错相处,非常凌乱。到达大兴城后,都城的平衡对称格局开始形成方形布局。宫殿、宫殿和住宅三部分相对分开,边界清晰,安全实用。整个城市的中轴线是针对宫殿、宫殿和外国城市南门的街道。在外郭城范围内,整个城市以25条纵横交错的街道分为109坊和东西两市。这种方格网格规划使整个城市的平面像棋盘。车间周围有一堵车间墙,四扇门开着。车间内有一条十字街。十字街和更小的十字巷将整个车间分为16区。车间实行监督制度,管理严格。商业交易活动仅限于同样封闭的东西城市。
[img]691569' />
位于城市西北角的这种宫城和衙署,采用方整里坊布局的规划多为当时甚至后世的地方州县所取。
大中型州府城和县城的面积一般相当于京都16坊、4坊、1坊的面积,布局大致相同,即在一般方形城市的每一面中间开一扇门。整个城市以十字街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的广场数量根据州府县的等级而有所不同。每个区域都有小十字街和更小的十字巷。隋唐时期城址布局的特点之一是规划层层十字街巷,反映了森严时期封建等级制度的独特城市形态。
[img]691570[/img]
唐玄宗开元时期,唐代长安城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盛唐时期,它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国际大都市。盛唐时期,城墙内通常有50万户籍人口,盛唐时期城市人口达到100万。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唐代长安城763年被吐蕃占领15天。晚唐时,黄巢攻入长安,在黄巢军与唐军的战斗中,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天佑元年(904年),朱全忠威胁唐昭宗,并将宫室拆毁,屋木一起运走。后来,驻扎在长安的友国军节让韩健认为城市广阔,人口稀少,不利于防守,于是改造城市,缩小为“新城”,即五代、宋、金、元的长安城。到目前为止,有306年历史的隋大兴城或唐长安城已被废弃。
建设大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