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明代宋应星所写的《天工开物》一书的记载,大致有100多个中国金地区,难以一一列举。在岩石中生产的,大的叫马蹄金,中的叫橄榄金,胯金,小的叫瓜子金。水沙中生产的大的叫狗头金,小的叫麸麦金或糠金。平地挖井的得主叫面沙金,大的叫豆粒金。但是,在成为整个黄金之前,必须经过洗涤和冶炼。
[img]690678' />
书中还说:黄金大部分产于西南地区。采金人挖了10多丈深的矿井,一看到伴金石(伴金矿石),就能找到金。河里的沙金大多产于云南的金沙江(古代叫丽水)。这条河起源于青藏高原,绕过丽江府,流向北胜州,绕道500多里,有几段产金。@ 河沙中可以在四川省北部的潼川等州县和湖南省的沅陵、徐浦等地找到沙金。偶尔会有一块狗头金,叫金母,剩下的只是小麸麦金。
[img]690679' />
金冶炼时,最初是浅黄色,然后炼成红色。据研究,中国古代黄金的发现和利用可能与铜的发现和利用属于同一时期。由于金不易氧化,在自然界中可以存在于原始的自然状态;由于其明亮耀眼的光辉和沉重凝固的手感,很容易区分岩石和沙子。一旦它暴露在悬崖和沙滩上,就很容易被人们收集。在古代,人们根据黄金的这些特点很早就发现了它。
[img]690680' />
根据西汉司马迁《史记》一书中“于(舜的国号)夏(禹的国号)的硬币,金是三品,黄、白、红”的记载,可以看出,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人们已经知道使用金、银和铜。
黄金是如何在古代被发现的?它是如何冶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