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九年(1680年),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统治后,首领实行人质制。1755年清政府出兵平定新疆准噶尔分裂势力。乾隆20年5月,清军征服伊犁,释放大和卓(名波罗尼都)作为人质禁锢在伊犁、小和卓(名霍集占)。波罗尼率领弟弟霍集占等30多人前往清军。伊犁平定后,清朝命令他返回南疆,招抚老部,统领维吾尔人民。大和卓返叶尔羌(今莎车)统领回部,小和卓留伊犁负责伊斯兰教务。1756年,小和卓霍集从伊犁逃回,参与卫拉特蒙古辉特部长阿睦尔撒纳阴谋发动叛乱,战败逃离叶尔羌。
[img]691097[/img]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杀害清廷派来招抚的副都统阿敏道,自力更生为巴图尔汗,波罗尼受到鼓励。他们呼吁各个城市起兵反清,聚集数十万叛乱,举兵反对清政府,叛军控制了天山南路的大部分地方。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二月,清廷命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率满1万多名汉兵从吐鲁番进发,进入南疆(天山南路)平叛。起初,清军出师不利。然而,由于维吾尔族人民的大小和卓残酷压迫,“工资和兵役繁荣,供应迟缓,家庭破裂;而出亡(战败逃亡),尽力而为,民脂耗尽”
[1]
。人民不堪其苦,纷纷逃亡。五月,围叛军据点库车。叶尔羌经阿克苏赴援,大、小、卓率万余鸟枪兵被清军击败,伤亡4000余人,旋率残部入库车固守。雅尔哈善没有乘胜进攻,而是整天坐守军营,疏于戒备,导致大、小、卓乘夜率400骑逃,雅尔哈善因拖延军机罪被处决。清军攻克库车后,小和卓逃到阿克苏,守城维吾尔族人闭门不接,只好逃到乌什,也被乌什维族人拒绝,于是退保了叶尔羌。大和卓则守喀什噶尔。大小和卓相约各守一城。两人相互倚角,抗击清军。十月,定边将军兆惠率步骑4000至叶尔羌,三战三胜,但以兵少不能取城,即在城东隔河结“黑水营”自固待援。黑水营周围有1万多名叛军,他们经常通过炮轰、洪水、偷袭等方式进行攻击。清军坚守三个月,伤亡众多。
[img]691098' />
24年正月,清定边右副将军富德率兵3000从乌鲁木齐到呼尔满(今莎车东北),与叛军骑兵5000日夜激战,渡过叶尔羌河,与参赞舒赫德、都统阿里根部会师。兆惠闻援军前来,督兵突破。清军会见振旅,还阿克苏。
清平天山南路之战的背景是什么?终于平定下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