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官员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工资来源包括:禄米、土地、工资三大项目。
禄米
《新唐书食品志五》说:“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文武官员给了我们财富,这相当低于隋朝制度。一品700块石头,从一品600块石头、二品500块石头到二品460块石头……”从九品到30块石头,每年供应一次,外官没有财富。贞观初年,中书舍人高季辅建议:“外官卑品贫匮,应给禄养亲。此后,规定外官比京官低一等,一品以50石为一,二品三品以30石为一,四品五品以20石为一,六品七品以5石为一,八品九品以2石五斗为一。若无粟则以盐代禄。@ 百官在年终考核中获得考生,可获得一季或一年奖禄。
[img]690020' />
土地
在均田制度下,唐代职事官、散官、封爵、勋官均可按等级分田、永业田。据《新唐书食品志五》记载,一品有职分田12顷,二品10顷,交给九品2顷,均交给百里之地。诸州都督、都护、亲王府官二品12顷,三品10顷,九品2顷50亩。武官、三卫中郎将、上府折冲都尉六顷,中府五顷五十亩,递到队正、队副80亩。@ 还有永业田,王子100公顷,官员一品60公顷,国王和官员从一品50公顷,国公和官员从二品35公顷,县公和官员从三品25公顷递到九品2公顷。上柱国30公顷,柱国25公顷,上护军20公顷,护军15公顷,散官五品以上。若职事官被解除,则追回田亩,若被解除,则只受口分之田,若攻爵者,不再给田亩。这些规定只是政府的限田措施,不能实授其地。然而,《食品志五》说:“凡给田而无地,亩给粟二斗”。但从白居易的《问百官职田》来看,唐代官员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土地收入主要是靠职分田。职分田一般按每亩6升的租率出租,所谓“按产而授地,计田而出租”。
[img]690021[/img]
俸料
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制定了唐代官员的工资制度。所谓工资,包括月薪、食材、杂用,职事官也有防合或仆人(一品至五品有防合。一品防合96人;六品至九品有妃仆,六品有妃仆15人)。直到唐玄宗,这套内容复杂的薪料制才合为一项。《新唐书食品志五》说:“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百官防合、普通仆人工资杂用于月薪,总称月薪”。唐代官员的工资定额往往与实际收入大不相同,尤其是地方官员。工资的来源有几个方面,比如公庭钱,或者户税,或者青苗钱等等。
隋唐五代官员,按规定到70岁就要退休,称为“致仕”。官员要求致仕称之为“乞骷髅”。如果不到70岁但患病,也可以提前要求退休。相反,如果精力充沛,身体强壮,虽然70岁以上也可以继续留任。五品以上官员退休,本人应直接上演皇帝批准,六品以下退休人员,只要尚书省按规定统一办理。致仕后,如有特殊需要,也可再次出仕。
官员在致仕时可以享受一定的待遇。据《唐会致仕》报道,有的可以加官一级,有的只是改了官名,秩序没有改变(致仕后,比如晋一级,直到宋代才成为制度)。经济待遇方面,五品以上者致仕,终身可享受半薪,特例可给全薪。六品以下者,旧制前四年半薪,天宝下令终身下达。@ 三品以上致仕者也享受朔望听朝参,其班列在该品现任官员之上,以表示尊敬。这些制度和规定在鼓励官员退休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唐朝官员的工资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