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曹魏派钟会、邓艾等人率领20多万军队攻打蜀汉。蜀汉无法抗拒。后来,刘禅在成都投降。年底,蜀汉灭亡。三国时期,魏、蜀、吴是魏国最强的。吴蜀联盟与曹魏作战。令我们困惑的是:曹魏灭蜀汉时,吴栋在做什么?吴栋为什么不救蜀汉?吴人不知道唇亡牙寒的道理吗?
[img]687587' />
事实上,在蜀汉灭亡之前,东吴尽力拯救蜀汉。据《三国志@三嗣主传》记载,冬十月,蜀以魏见伐起诉。...甲申,使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将军留下平等的造诣,在南郡施绩,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绵中,都救蜀。蜀主刘禅降魏问至,然后罢罢。这段记录说得很清楚:蜀汉向东吴求助,东吴派丁奉献寿春,“围魏救赵”,并派留平到荆州协商永安入川。此外,他还派丁封和孙异从汉水进入汉中进行救援。从部署的角度来看,东吴实际上尽了最大努力,他们利用了当时只有可能的方式来拯救蜀汉,减轻了蜀汉的军事压力。然而,最终的结果是:“蜀主刘禅降魏问,然后罢。”
[img]687588[/img]
东吴全力救援蜀汉,如果两家合兵,魏军未必能灭蜀汉,也许魏军还会被四川山覆没。然而,东吴没有时间拯救蜀汉。东吴未能及时救助蜀汉,从时间上看,不能怪东吴动作缓慢,只能怪蜀汉灭亡太快。蜀汉的求救信息是10月份送到东吴的,但刘禅下个月投降了。短短一个多月,东吴怎么能有时间救援呢?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又有了疑问。众所周知,蜀汉地处四川,山峦辽阔,沿途都是险要关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汉坐拥十万大军,怎么说灭亡就灭亡?为什么灭亡这么快?说起来,蜀汉迅速灭亡的最大责任人有两个:一个是后主刘禅,另一个是蜀汉军队主将姜维。
[img]687589' />
后主刘禅的责任是,他执政期间,蜀汉政治腐败,人心松懈,邓艾兵临城下,他不战而降,导致蜀汉迅速死亡。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坑爹君主”,刘禅的责任是众所周知的,不用说。恐怕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姜维的责任。姜维至少对蜀汉的快速败亡负有三大责任:一是常年军国主义,导致国力衰退,军队疲劳。姜维的战争导致“军事数量,人民筋疲力尽”。蜀汉将军廖华愤怒地抱怨说:为什么姜维的恶政不出现在我生前,为什么不出现在我死后,而是在我的生活中?第二,改变汉中的防守策略,导致汉中迅速失守。魏延时期以来,汉中采取了“御敌于国外”的战略,王平等人也采取了这一战略。这一策略有效地阻止了曹魏的进攻,汉中安如磐石。但姜维掌权后脑洞大开,他改变了过去的防御策略,变成了“诱敌深入,聚而歼”的策略。因此,正是姜维的策略导致魏军深入汉中腹地,汉中迅速失守。
[img]687590' />
面对邓艾等人的魏军部队,姜维只坚持了一个月就被打败了。姜维最初在叠中屯田避祸,邓艾精锐与姜维蜀军主力正面野战,在强川口大战,结果姜维大败。邓艾前后只用了一个月就打败了姜维,姜维被迫退守阴平,邓艾部队深入蜀中。《三国志@姜维传》记载:“月余,维被邓艾摧毁,还住阴平。“从魏灭蜀战争的角度来看,魏军在蜀国发展迅速,从公元263年秋季进军,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在成都城下进军。魏军进展如此之快,姜伟负有主要责任。综上所述,姜伟的责任是“以攻代守”战略失误、“国外御敌”战略失误、“被敌人打败”战术失误。正是姜维的反复错误,导致汉中迅速失守,蜀中门户大开,被邓艾偷渡阴平,抄袭后路。如果姜维能在汉中或叠中阻挡魏军至少一路人马(魏军三路伐蜀),他就能为蜀汉争取时间,东吴的援军就有可能到达。然而,姜维并没有阻止任何道路,而是被邓艾击败,最终导致蜀汉在短短三四个月内灭亡,东吴就是想救也来不及啊!
为什么曹魏灭蜀吴国不救?不是没救就没时间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