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1月的火炬行动,又称北非登陆战役,是美英盟军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登陆战役。众所周知,在这场登陆战役中,美英盟军在北非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在这场巨大的胜利背后却有着中国远征军的血泪史。怎么回事?
[img]687684' />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胆大包天地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使美国从战争观望者变成战争参与者。美国和英国制定的战略规定:德国是主要敌人,主要战场在欧洲,北非的战略地位也在中国、缅甸和印度战区之前。尽管丘吉尔同意罗斯福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建议,但丘吉尔对地中海更感兴趣。英国的殖民地利益和势力范围直接关系到北非、中东和巴尔干。
[img]687685' />
北非登陆
1942年夏天,苏联向美英施压,要求他们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缓解苏联的压力。丘吉尔和他的英国指挥官认为这种行动将导致灾难,此时英国在北非战争失败,为了保护英国在北非和中东的殖民地利益,所以建议进攻法属于北非,消灭北非的轴心军队,改善地中海的制海权,为1943年解放欧洲南部做准备。然后,尽管苏联的不满,美国和英国决定在1942年秋天在北非实施代号为“火炬”的登陆战役。
[img]687686' />
蒙哥马利的胜利
与此同时,1942年初,日军入侵缅甸,印度受到威胁,英国在远东的局势变得相当危急。根据英国政府的要求,1942年2月,为了保卫中国唯一的生命线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赶赴缅甸作战。当然,英国和美国给予了一定的援助承诺,以便让国民政府出兵。然而,为了赢得北非登陆作战,英国和美国违反了要求中国出兵缅甸作战的承诺。英国人将承诺支援中国军队的400架飞机投入北非战场,而美国向英国提供的1800架飞机、1700辆坦克和2.5万辆军用车大部分原本准备用于中缅印度战区,并紧急增援了实力雄厚的美国第10航空队地中海和北非。导致中国远征军作战完全失去空中掩护,一群失去空军保护的军队只是一群等待被打败的移动目标。北非战场的制空权是用放弃缅甸战场的制空权换来的。北非战场的制空权是用放弃缅甸战场的制空权换来的。中国远征军以悲惨的失败换取了蒙哥马利第八集团军在北非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
[img]687687' />
中国远征军
然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表现出色,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望。1942年3月,两个日本步兵大队围绕仁安羌包围了7000多名英军。英军紧急,中国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连夜增援,击退日军,救出被围攻的英军。仁安羌大捷不仅使远征军,而且使中国在世界上享有良好的声誉。随着日军不断向缅甸增兵,害怕的英军急于撤退印度,不顾友军直接撤退印度,中国远征军的情况急剧恶化。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开始撤退到云南和印度。在这次撤退中,杜因执行蒋介石向云南撤退的命令,后路被日军切断,只能从人烟稀少的野人山撤退,一路遭受重大损失,几乎全军被摧毁。
[img]687688[/img]
北非登陆战役非常顺利,盟军迅速掌握了北非的一些重要战略基地,然后击败了所谓的沙漠狐狸龙美尔领导的轴心军队,保护了英国在北非的利益,使西方盟军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从大西洋运输到印度洋。事实上,在北非登陆战役中,北非战场的制空权是通过放弃缅甸战场的制空权获得的,而中国远征军在北非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是通过悲剧性的失败获得的,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在这场胜利的背后,是中国远征军的血泪史,令人叹为观止,无奈!@ 只能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英雄们致敬!
中国远征军的血泪史——北非登陆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