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古代皇帝是如何防止有人在食物中下毒的?

“王候将相宁有种”“九五之尊”和“一国之君”都是描述过去的皇帝。几千年来,有多少王孙公子和黎民觊觎金銮殿皇帝的宝座?为了取而代之,有多少人耍阴谋诡计,有多少人搞血腥风,有多少人为此而不惜一切代价...但仍有无数人蜂拥而至。除了发动宫廷政变刺杀皇帝篡位外,在皇帝的饭菜中下毒谋杀也很常见。因此,在古代,如何防止皇帝食物下毒已成为一个大问题。那么,古代皇帝如何防止食物下毒呢?

[img]687092[/img]

一是食品加工实名制。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因食物下毒而死亡。例如,汉惠帝司马忠死于食物中毒。而在皇帝的食物中下毒,最容易得到的就是那些御厨。清朝有专门为皇帝和后宫准备饮食的机构,叫御膳房。由于皇帝的饮食既精致又复杂,在皇家餐厅工作的人很多,这实际上留下了食品安全风险,增加了食品中毒的风险。因此,防止皇帝食品下毒的主要方法是实行实名制。一般来说,当皇帝吃饭时,他们应该在每道菜旁边写上菜名。更重要的是,他们应该写下谁做了这道菜。如果有问题,他们应该追究责任。想象一下,几百道菜不能由几个人做,能接触到皇帝的食物一般不多,自然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厨师和厨师都应该在旁边标明菜名,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责任人。有了这个措施,这些厨师主要起到了威慑作用。

二是食品备案待查制。

每一道御膳,御膳室都要留样菜,以备查验,皇帝用餐基本上要准备两套相同的菜。

[img]687093[/img]

三是食品验毒制度。

说白了就是用餐具验毒。皇帝使用的餐具自然很精致,主要是金银器和象牙筷子,其中银器占很大比例,不仅突出高贵和排场,而且银器具有非常实用的功能。银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验毒器皿。如果食物有毒,银器会立即变黑,这已经被科学证明,在古代非常有效。,当时常用的毒药是含硫化物的砷,当银遇到硫化物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黑色硫化银。对于瓷器餐具,旁边还会挂一张小银牌。通常,太监会把银器放在皇帝面前的菜里进行现场检查。检查正常后,皇帝会移动筷子。

第四,代尝制。

其实是太监品尝环节。上述检查过程结束后,皇帝一般不会立即食用。他们还会采取“赏膳”、“尝膳”等方法,先把食物奖励给后妃,或者让太监先品尝,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吃饭。当然,太监通常会尝试。虽然他们奖励他,但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为皇帝试毒,但这是有道理的。历史上没有皇帝因中毒而死亡。有些人可能认为皇帝很残忍,用别人的生命来验毒是正常的。当时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只能用这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不仅在清朝,而且在历史上,一些朝廷大臣也会这样做,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img]687094[/img]

第五,不要暴露饮食偏好。

有很多方法可以防止皇帝被下毒,比如清朝皇帝不暴露喜食菜肴,祖先制定的规则是——“吃菜不能过三勺”。例如:清朝的标准御膳,每顿饭有120道菜,要摆七八张大桌。还有主食、小吃、水果等。后来有皇帝觉得太浪费了,菜谱少了,120道减到64道;慈禧太后的丈夫易当皇帝时,咸丰时期又减到了32道;易死后,听政的慈安太后减到了24道。慈安太后死后,独揽大权的慈禧太后又“摆谱”,恢复了每顿饭120道大菜的老规矩。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详细描述了皇家吃饭的场景。书中写道:“消耗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的排场就是吃饭。有一套关于皇帝吃饭的术语,绝对不能说错。饭叫膳,饭叫进膳,饭叫传膳。到了吃饭的时候,皇帝命令“传递饮食”。他面前的小太监仍然对守在外面的太监说“传递饮食”。当声音消失时,一个像嫁妆一样的人已经走出了皇家饮食室。这是一个由几十个穿着整齐的太监组成的团队,举着七八张大小的餐桌,拿着几十个画着金龙的朱漆盒,直奔养心殿...虽然美味的山珍海味多种多样,皇帝也有自己的爱好,但有一些祖先的家规,比如“不允许吃三勺以上的食物”。因此,皇帝每次最多不能吃三道菜。根本原因是防止被毒害。,再合胃口的食物,皇帝也只能吃三口,这样人们就不会知道皇帝喜欢吃什么,也不会给那些想下毒的人创造机会。”


古代皇帝是如何防止有人在食物中下毒的?古代皇帝是如何防止有人在食物中下毒的?


  • 明代的税关是怎么运作的?所谓[钞关]是什么?
  • 很多人不了解明代的税关, 明清时期,由于中国商业发展的不断繁荣,政府开始向过境货物、车辆和船舶征收过境税,因此在水陆冲...

  •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女医生?他们的成就是什么?
  • 你真的了解中国古代的女医生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一、西汉义安 义安,汉武帝时河东人,今夏县人。她是中国历史上第...

  • 中国历史传奇故事,郑核不愿意也不忍心成为亡国之相
  • 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二月,特命核心郑为相。中书省官参观郑核,告诉他圣上恩命即将颁布。他笑着问:“诸君大错,俾天下人不...

  • 华佗是怎么死的?谁杀了历史上的神医华佗?
  •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麻沸散发明者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后人称之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后人用神医华佗...

  • 新瑶琴人物性格分析 为什么花魁新瑶琴和杜十娘的结局不一样?
  • 明末冯梦龙分别编辑了《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也被称为“三言两拍...

  • 丈夫妻子称呼的起源 [丈夫]在古代,它指的是太监
  • 丈夫和妻子的起源:如今,女性朋友经常用“丈夫”来称呼她们的男朋友或丈夫,但她们不知道“丈夫”这个词在明清时期被称为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