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伊定律(Says
Law),或者说赛伊法则意味着,如果每个生产者都愿意从事生产活动,要么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产品的消费欲望,要么是为了与他人交换产品或服务。
萨伊否认了生产过剩的存在,并提出了著名的“供应可以创造自己的需求”(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所谓的“萨伊定律”(Says
Law)。萨伊认为,商品交易本质上是商品交换,而货币只在瞬间起到媒介作用。产品总是用产品购买,买家也是卖家,销售是完全统一的。因此,商品供应将为自己创造需求,总供应必须等于总需求。由于价格机制的调整,局部供需不一致也会达到平衡。
[img]687365[/img]
“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是萨依定律最常见的表达形式。然而,如果你误以为所有商品生产后都能销售,那就是误解了定律的意义。詹姆斯·穆勒本人说:“‘生产、分配、交换只是一种手段。没有人为生产而生产。所有这些都是中间,中介活动。目的是消费。“”詹姆斯·穆勒解释说,生产者为了达到消费目的,形成对其他商品的需求而进行生产性劳动。至于为什么要创造“自己的需求”?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生产者的生产引起了对其他生产者的商品需求,整个经济体系实现了循环,一定数量商品的供应推动了对同一数量商品的需求。因此,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得出结论,在流通过程中,生产过剩是不可能发生的。古典学派的代表李嘉图说:“任何人都是为了消费或销售而生产的;销售是为了购买其他直接有用或有利于未来生产的商品。当一个人从事生产时,如果他不是自己商品的消费者,他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人商品的买家和消费者。至于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本定律的“发明者”,萨依的描述表达了该定律的一些假设:货币在用产品换钱、用钱换产品的两次交换过程中只起作用。当交易结束时,我们会发现交易总是用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
[img]687366' />
由此可见,萨依定律需要两个假设前提,货币的价值在不同的时间点之间是稳定的。货币只作为交换媒介,在流通过程中一般不涉及无期货币的储存。因此,一条明确的法律开始确立。直到詹姆斯·穆勒的儿子、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则》
,其中,总结了李嘉图的理论,以及萨依和老穆勒的理论。从此,萨依定律隐藏了经济理论,主宰了古典学派的理论基础。
萨伊定律是什么意思?具体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