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对德国闪电进攻莫斯科缺乏足够的心理和实际的战斗准备感到措手不及。这一说法与事实不符。二战结束后,苏联人民委员阿纳斯塔斯·米高阳回忆说:尽管斯大林确信德国人会进入莫斯科城,但他仍然计划密切防守,拖动敌人,等待西伯利亚援助者的到来。
[img]687799' />
1941年10月12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成立了20个契卡战斗小组,负责守卫克里姆林宫、白俄罗斯车站、猎品市场等重要目标。为了今后开展地下抵抗运动,莫斯科还设立了59个秘密军火库,砍伐莫斯科附近近近近105公顷的森林,拖延德国步伐。高层建筑上有大量的防空炮,半空中有大量的防空气球。晚上,城市实行戒严和灯光控制,地雷提前埋在莫斯科大剧院、中央电报局大楼、“地铁”和“民族”酒店。就连圣瓦西里大教堂也设置了爆炸装置,有人猜测德军攻下莫斯科城后,希特勒很可能会乘兴巡游这一名胜。
鉴于莫斯科城的精心防御,英国历史学家尼古拉斯·里德斯在1954年预测,如果德国士兵真的进入莫斯科,他们将等待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样的人民战争。纳粹军队将被旷日持久的巷战耗尽,最终来自远东的苏联援军将被迫投降,战争将于1943年提前结束!
苏军领导干部早期出现溃逃现象
苏联官方拍摄的二战影视作品显示,当德军接近莫斯科时,全市人民同甘共苦,无数志愿者加入战斗行动,自发保卫家园。但事实上,在莫斯科保卫战初期,许多官员和人民选择弃城逃跑。
[img]687800[/img]
苏联国防委员会于1941年10月16日通过了“关于疏散苏联首都居民”的决议。许多人理解莫斯科城很快就被送给了德国人。城市很快就乱成一团:地铁关闭,有轨电车停运。一些苏联官员首先匆匆逃离了城市。据史料记载,“第一天,779名领导干部逃出首都,随身携带价值2500万卢布的金钱和贵重物品。他们还用100辆汽车和卡车运送家人。“看到领导逃跑了,普通市民也收拾了软件,想办法出城。连续三天,出城的公路人满为患。但10月20日,莫斯科城进入围困状态后,大量人员外逃现象不复存在。
克里姆林宫,德国人看不到
人们普遍认为,当时德军在距离莫斯科城32公里的地方进攻受阻,但成功赢得了毗邻洛布尼亚的莫斯科郊区克拉斯纳亚·波里亚纳镇。有传言说,德国将军们登上钟楼,用望远镜俯瞰克里姆林宫。应该说,这个谣言听起来很可信。但实际上,克拉斯纳亚·波里亚纳镇只有在夏天才能俯瞰克拉斯纳亚·波里亚纳镇,在下雪的冬天根本做不到。
1941年12月2日,驻柏林的美国记者威廉·希列尔报道说:据他所知,德国第258师侦察营进入莫斯科郊区的希姆基镇,并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克里姆林宫的塔楼。这种说法也不太靠谱,从希姆基也远眺不了克宫。更何况当天德军第258师没有参加围攻莫斯科的战斗,德军档案库也没有找到攻占希姆基的证明材料。
[img]687801[/img]
1941年的冬天不是很冷
德国第二坦克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曾将战败莫斯科城归咎于俄罗斯的严冬。他说,如果不是因为寒冷,德国人将在11月在克宫喝酒庆祝自己的成功。由于冰雪天气,德国坦克深陷雪地,大炮因燃油冻结无法启动,攻击力大大降低。
但事实是什么呢?1941年11月4日,莫斯科郊区的最低气温仅为零下7度(10月以前多次下雨,造成道路泥泞),11月8日的最低气温为零度。虽然11月11日至13日的气温急剧下降到零下15度,但很快恢复到零下3度,很难称之为“寒冷”。
1941年12月5日,苏联红军转入反攻时,真正的寒冷(零下40度)降临。换句话说,严冬气候只在苏联军队转入反攻追击德军时起到一定作用,而残酷的莫斯科城下阻击战则在不太冷的气候条件下进行。
当时,德国士兵只能围着篝火燃烧宝贵的汽油。
在博罗季诺战役中,德军崩溃了
博罗季诺之战是莫斯科战役中的一场关键战斗。一些杰作描述了这场战斗。事实是,驻扎在博罗季诺的德国军队是一群乌合之众,在苏联红军的猛烈进攻下很快被击败。
1942年1月21日,时隔130年,俄罗斯人和法国人在博罗季诺战场再次相遇(1812年夏天,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带领军队入侵俄罗斯,在博罗季诺与俄罗斯军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些法国士兵实际上是德国的法国雇佣军,共有2452人。他们的任务是守住博罗季诺,阻止苏联红军的进攻。德国元帅冯·克鲁格在战前动员雇佣军时说:“要像拿破仑一样英勇战斗!“事实上,雇佣军在几天内被彻底击败:一半的士兵死亡,数百人被俘,其余的人被冻伤送到后面。
[img]687802[/img]
事实上,早在1941年12月16日,惊讶于德军崩溃的希特勒就发布了一项类似斯大林当年签署的死亡命令:“不要后退!","坚守阵地,直到最后一名士兵死亡",并威胁说,如果他逃跑了,他将枪毙负责领导的老师。但希特勒的强硬态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德军有序撤离,巩固了防线。“希特勒已经意识到,军队在雪地上的撤退将导致整个战线的崩溃,我们的军队将重蹈拿破仑军队的覆辙,”第四集团军参谋长布鲁门特里特在《致命决定》一书中写道。“结果出乎希特勒的意料:仅仅三年半后,苏联红军就攻入柏林...
为什么莫斯科保卫战争有争议 莫斯科保卫战争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