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武术大师多如牛毛。随便翻翻民国时期一些书籍杂志的武林轶事,一大批武术高手身材独特,飞檐走墙,经常在挑战台上打日本、俄罗斯、西方高手。
[img]685745' />
民国时期,武术家层出不穷
然而,为什么武术高手在痛苦的甲午战争、耻辱之极的八国联军侵华、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很少杀害侵略者?
民国的武术大师都是花架子吗??
与今天的“大师”不同,在清末和民初,武术家有严格的大师继承,一个人的名声,基本上等同于他的力量。传统武术是技术,注重实践能力。当时,武术家依靠教师,依靠艰苦的练习。例如,形状和意义拳击一个站桩将练习一生;每天练习500把大枪,两年后开始学习下一种技能。
[img]685746' />
清末民初的武术家
中华民国著名武术家,如霍元甲、孙禄堂、李景林、李书文、尚云祥、张策、杜心五、刘百川、李尧臣、韩慕侠、吕紫剑、王子平等,都有真功夫。否则,当地军阀和军官不会是白痴,也不会雇佣他们当武术教练。
[img]685747' />
练习禅杖的王子平
单打独斗,中国民间武术家打败外国人是很常见的。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柔道、空手道大师泽井健一在北京与大成拳创始人王相斋竞争,连续三次被闪电击倒。新悦真诚地说服老师学习艺术,回到日本创立了“太气拳”,以中国拳法在实战中享有盛誉。直到今天,日本有30万弟子“太气拳”,是日本第一拳。
[img]685748' />
王相斋练拳
当然,民国时期鱼龙混杂,武术界也有吹牛、夸张、造假的氛围。尤其是以教拳收弟子谋生的民间武术家,嘴里的功夫比拳脚还厉害。
然而,无论民国有多少武术大师,他们在战争中都无能为力。
俗话说:武功再高,也怕菜刀。与国力资源、战略战术、武器后勤、科技文化相比,现代战争形式几乎没有用处。
[img]685749' />
我们的武术家只活跃在抗日剧中
当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许多著名的武术家选择了逃跑。例如,形意拳大师李存义带着弟子尚云祥去山西避难。拒绝离开北京的八卦掌大师程廷华在街上与德国士兵发生冲突,击倒了几个人,跳上了房间。不幸的是,他的辫子被屋檐上的瓷砖卡住了,被德国士兵枪杀。
[img]685750[/img]
八国联军枪下的程廷华惨死
抗日战争期间,曾担任孙中山保镖的南北大侠杜心武60多岁时住在北京榆钱胡同。一天,他亲眼看到三个中国孩子死于日本坦克。他义愤填膺,却知道手无用。他愤慨地写了一首诗“祖国沉沦痛哭,同胞应该拯救危险”。
[img]685751' />
杜心五,南北大侠
杜心五被公认为民国一流武术高手,在国家沉沦时,也只能“痛哭”,这是多么的无奈。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中的白刃战和日本军队的刺刀战斗水平是一种简洁实用的杀戮方法。训练精细,活人试刺。一个人可以战斗三支国家军队,三个人可以战斗一排。假设一个练了十年大枪的武术家突然在战场上相遇,他可能无法与一个严格训练了一年白刃战的凶猛鬼子作战。
[img]685752' />
日本鬼子的拼刺刀能力出众
真正为抗日战争做出贡献的武术大师是李尧臣、韩慕侠等武术家。在宋哲元、佟麟阁、张自忠的邀请下,他们训练了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并教授了士兵单刀的实用技能。
[img]685753[/img]
李尧臣的无极刀法
集团战争和个人技术攻击是两回事。我们不能责怪中国武术大师的不作为。在这一点上,金庸在《天龙八部》中透露了这一事实,他独自与天才无敌的萧峰作战。
书中写道:(见证辽军战役时)萧峰只看得暗暗吃惊:“我这辈子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恶斗。一个人让你的武功无敌,但在这千万匹马中却毫无用处,最多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与这样的军队战斗相比,武林中的群殴比赛与日语不同。”
民国武术大师那么多,为什么不能杀几个鬼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