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都是“成都”,巴都是“巴”。巴与蜀不和,与朱国友好。据《战国策秦策》记载,蜀王出兵攻打朱侯,奔到巴,向秦求救。秦王想攻蜀,以道险难至,韩又来攻,犹豫不决,于是问臣下。张仪主张进攻韩国,劫持周天子,威胁天子命令世界,建立王业。司马错主张借此机会灭巴、蜀,认为“得其地足以广国”;而且巴蜀可以从水道通楚,“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行”。
[img]685034' />
巴蜀地理位置
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公元前316年,司马错、杜尉墨等人被命令带领军队通过金牛路攻打蜀国。蜀王亲自带领军队抵抗贾萌,被秦军杀死,蜀国死亡。随后,司马错等人攻灭了朱、巴,俘虏了巴王。
[img]685035' />
秦灭巴蜀之战
秦惠文王之所以同意司马错,是因为秦惠文王自己的经历:秦国之前在函谷关抵抗五国合纵伐秦时,被北方义渠国骚扰,这让秦惠文王明白,要想顺利东出,首先要根除后顾之忧。北方义渠是一个,南方巴蜀是另一个。东出遇阻后,将攻击重点暂时转移到南北。再者,和三晋一起抢占一城一地并不容易,但嘴边的大块肥肉却唾手可得,何乐而不为呢?
[img]685036' />
战后巴蜀形势图
秦灭巴、蜀等国,占领秦岭以外的广大地区,为后南进创造了良好的局面。秦灭巴蜀﹐战略地位进一步巩固了后方,使秦国的领土翻了一番,为灭楚统一六国做好了准备;国力发展为秦国开辟了广阔的粮仓,进一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秦灭巴蜀是秦国高瞻远瞩的战略准备,实现了进一步的“富国”、“广地”、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强兵”的目的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说,没有巴蜀之战,就没有秦国东出,可以说是秦统一六国最重要的一步。
秦灭巴蜀之战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