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南北朝被称为[史学三裴]是哪三个人?[史学三裴]有哪些贡献?

史学三裴是指裴松之、裴吴、裴子野的祖孙。在南北朝的史学领域,裴松之祖孙三人活跃起来。他们以不朽丰富了祖国的史学宝库,为中国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img]685257' />

裴松之

字世期裴松之(371-451)。南宋河东闻喜人。八岁便学通《论语》、《毛诗》。他博览群书,三坟五典触类旁通。生活中立身,节俭随和。便拜殿中将军20岁。东晋孝武帝太元(373-396)年间,朝廷招募各界名人参与国家大政建设。裴松之也当选为才华横溢、才华横溢的同事。之后,裴松之拜员外散骑侍郎。

刘裕为奠定南朝刘宋基础而大举北伐时,特邀裴松之为司州主簿(刘裕为刺史),迅速转治。刘裕很快征服了洛阳,并命令他在洛阳行使全权。刘裕在与裴松之相处的过程中,非常佩服他的才华,所以一再委以重任。刘宋开国之初,刘裕派人带着智慧召集裴松之回京。他说:“裴松之廊庙的才华不适合长期居住。今天,他召集王子洗马,与尹景仁同。”

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委托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书成后,文帝称赞道:“裴世期不朽。”后来,文帝委其续修何承天未完成的“国史”(南朝的“宋史”)。我不想再展才华了,方便元嘉28年,80岁。

除《三国志注》65卷外,裴松之还有《文论》、 《晋纪》、《集注丧服经传》等着作行于世,在裴氏家族中堪称较丰的一位。

[img]685258' />

裴骃

裴,字龙驹。裴松的儿子。和他的父亲一样,裴少秉家学,热爱经史,官到中郎参军。他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尤其是《史记》,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古代杰出的史学家。

裴多次反复阅读《史记》,给后人的阅读和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不便。因此,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写了130卷《史记集》,为后人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后来唐司马贞又写了13卷《史记索隐》,张守节写了30卷《史记正义》。后人将这三种注本合称为“史记三家注”。《史记集解》是《史记》问世以来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笔记本,裴的名字也将随着《史记》一书的《史记》而流传千古。

[img]685259[/img]

裴子野

裴子野(466-528),字数原。裴松之曾孙,裴楚之孙,裴昭明之子,著名历史学家。

子野善为文,尤其精通历史。曾祖父裴松之曾计划续修何承天的“国史”(即南朝宋史),并在写作前去世,裴子野决心继承曾祖遗志,完成“宋书”。但此时此刻,齐永明末年沈约写的《宋史》已出版于世。因此,裴子野根据自己的观点和掌握的史料,将《宋史》删编成《宋略》,凡20卷。《宋略》在叙事和评论上都超过了《宋书》,这让沈约感叹弗如。《宋略》一出版,就受到了人们的好评,兰陵萧琛说,其评论部分足以与贾谊的《过秦论》分庭抗礼。吏部尚书徐勉之推荐他为作郎,主修国史和日常生活笔记。不久,又转中书通事舍人,掌中书诏的起草工作,使裴子野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梁普通七年(526),梁武帝出师北伐,命裴子野作《移魏文》,子野作笔立成。看着子野,武帝称赞道:“虽然它的形状很弱,但它的文字很强壮。”有人曾经对他说:“为什么儿子的文字快?”子野回答:“每个人都在手里,我在心里独一无二。”正是他的声音。晚年开始写《齐梁春秋》一书,没想到会死。


南北朝被称为[史学三裴]是哪三个人?[史学三裴]有哪些贡献?南北朝被称为[史学三裴]是哪三个人?[史学三裴]有哪些贡献?

,,,,,,,,,,

  • 曹景宗简介 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曹景宗生平
  • 曹景宗(457-508年)字子震,新野(今河南)人,南北朝梁朝名将。出身将门,小时候以勇敢著称。后来跟随萧衍(后来梁武帝)起兵,南...

  • 为什么宋武帝刘裕北伐失败?皇帝梦凌驾于统一大业
  • 北伐失败,刘裕将皇帝梦凌驾于统一河山大业之上,在争权夺利的政治竞争中失败。 100多年来,东晋北伐多次,均以失败告终。离...

  • 贾思勰简介 贾思谢,南北朝北魏杰出农学家
  • 贾思勰(jiǎsīxié),北魏时期,汉族、北魏末期和东魏(公元六世纪),益都(今山东省寿光市西南),曾担任高阳县(今山东临...

  • 陈霸先简介 南北朝时期,梁朝陈武帝陈霸先生
  • 陈霸先(503-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傲。陈霸先通过平定“侯景之乱”,逐渐控制了...

  • 宇文觉简介 宇文泰的儿子于文觉,北周奠基者
  •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542年)―557年),字陀罗尼,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人,宇文泰第三子,母亲为北魏孝武帝之妹冯毅公主。...

  • 斛律光简介 咸阳王斛律光生平,南北朝北
  • 斛律光(515年―572年),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北齐名将。北魏光禄大夫,第一领民酋长,父亲斛律金,曾任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