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以色列发起了“巴比伦行动”(一称“歌剧院行动”Operation Opera/Operation
Babylon),奥斯拉克旨在摧毁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Osirak)核反应堆。尽管以色列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严厉谴责,但它曾被许多军事爱好者视为军事史上的经典故事。
早在20世纪60年代,伊拉克就开始发展核计划。20世纪70年代中期,伊拉克打算从法国和意大利购买核反应堆,但以失败告终。经过几次辗转反侧,它终于成功地说服法国政府出售一个研究反应堆和伊拉克相关实验室。此外,1973年赎罪日战争结束后,大规模禁运石油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严重影响法国经济。法国20%的石油来自伊拉克。当时,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提出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以说服法国当局。
[img]685848[/img]
萨达姆提出的条件包括伊拉克每年以当时的市场原油价格为法国提供7000万桶原油,伊拉克军方购买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法国军火,以及伊拉克向法国两大汽车品牌提出5万辆汽车订单。萨达姆于1975年9月亲自前往巴黎签订合同。1979年,在法国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伊拉克开始在奥斯拉克附近建造一个40兆瓦的轻水核反应堆和一个小型试验反应堆。以色列政要梅厄夫人曾担任以色列总理。
以色列对伊拉克的核计划极为不安,担心伊拉克会成功发展核武器,对以色列构成威胁。虽然当时伊拉克已经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声称只使用核能进行和平使用,核反应堆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定,但法国同意在与伊拉克签署的协议中提供高纯度、武器等级的浓缩铀原料,而伊拉克的核反应堆可以生产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铀。在这方面,以色列开始试图通过外交渠道解决核危机。图为以色列政要。
摩西·达扬当时是以色列外交部长(Moshe
Dayan)与意大利、法国和美国的官员进行了谈判,但以色列无法证明伊拉克将使用核反应堆作为军事目的。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日益严峻的现实迫使以色列最终下定决心实施“巴比伦行动”。此外,以色列意外购买了一批美国F-16战斗机,并掌握了周边阿拉伯国家防空系统的重要信息。图最左边是以色列政要佩雷斯。
[img]685849' />
1980年2月,以色列空军选出12名飞行员分批前往美国接受F-16训练。与此同时,以色列相关情报人员获得了大量关于伊拉克核反应堆的信息,包括高分辨率卫星照片等。此外,根据对整个行动计划中实际情况的分析,以色列逐步确定了行动的所有细节,包括以色列飞机的起飞地点、炸弹类型的选择等。以色列政要佩雷斯在图左。
6月,以色列飞行员从位于西奈半岛的埃其翁空军基地驾驶14架战斗机,其中8架F-16架执行轰炸任务,6架F-15A在轰炸过程中担任护送和“阻止战斗巡逻”(BARCAP)任务。此外,还有两个双座F-15B作为无线电通信中继站。这批飞机分为前后三批,在离地只有几十米高的低空飞行。大约两个小时后,飞机进入伊拉克领空,分为两波轰炸核反应堆。1985年前,德国前总理访问以色列。
[img]685850' />
以色列飞机投掷了16枚炸弹,成功摧毁了目标,伊拉克核反应堆被严重破坏,10名伊拉克士兵和1名法国技术人员死亡。1984年,法国退出了伊拉克的核重建计划。
巴比伦行动:巴格达上空80秒,以色列VS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