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苏联军队是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自4月18日起纳入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共有47万人,5982门大炮和迫击炮,559台坦克和自行火炮,1250架飞机支持战斗。黑海舰队和亚速海舰队分别从海上支援。面对面的敌人是德军第17集团军(E).埃内克将军)由驻克里木的148架飞机和从罗马尼亚机场起飞的航空兵支持,共有5名德国师和7名罗马尼亚师,共有19.5万人,约3600门火炮和迫击炮,坦克和215辆强击炮。苏军在兵力和武器上占有相当大的优势,但德军在克里木北部和刻赤半岛建造了坚固的工事,构成了2~由四个防御区组成的纵深防御。
4月8日,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发起进攻,11日占领铁路枢纽占科伊。德军主力被迫向南撤退。独立滨海集团军于10日夜进攻,第二天早上攻占刻赤。德军立即向西收缩。12日,苏联军队开始追逐整个克里木的退却敌人,13日解放辛菲罗波尔和叶夫帕托里亚,15日~16日前离开塞瓦斯托波尔附近。经过充分准备,苏联军队于5月5日首次从塞瓦斯托波尔北部发起攻击,主力在7日从东部和东南部发起攻击,9日解放塞瓦斯托波尔。德军残部逃到赫尔松涅斯角,苏军立即展开了快速追击,12日解放了整个克里木半岛。
[img]685686' />
企图
苏联战役试图: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托尔布欣将军指挥)由锡瓦什湖和彼列科普区向南突击,独立滨海集团军(叶廖缅科将军指挥)从刻赤登陆场向西突击,共同指向辛菲罗波尔、塞瓦斯托波尔总方向,包围德国集团在克里木。
德国的防御尝试:保持克里木半岛,对土耳其施加压力,控制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纳粹入侵集团,掩护德国在巴尔干的战略侧翼和重要的德国海上交通线沿着黑海峡到黑海西岸。
背景
克里木是一个从苏联南部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到黑海的大型半岛。它有塞瓦斯托波尔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1942年7月4日,克里木半岛成为德军之手。
[img]685687' />
在1944年春夏之交,苏军突破了彼列科普地峡的土耳其壁垒工事,夺取了锡瓦什湖南岸和刻赤半岛的登陆场,赢得了梅利托波尔战役(1943年秋冬之交)和刻赤-埃利季根登陆战役(1943年秋冬之交)。在这种有利条件下,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在粉碎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东部的德军后,开始夺回克里木半岛。
克里木第二次战役的原因是什么?它发生在什么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