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八旗的孩子们,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他们往往是一个无忧无虑的花花公子形象,但很少有人知道或赞扬他们勇敢而善于战斗,帮助努尔哈赤建立王朝,扩大领土。为什么八旗的孩子们后来会变得如此难以忍受?勇士们去了哪里?一个国家抚养一个八旗的孩子要花多少钱?
[img]685829[/img]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出生于建州左卫的努尔哈赤兴兵,以黑旗为旗,四面作战。后来,蒙古旗在命运年间开始设立,八旗制度在皇太极时趋于完善。分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各旗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因族源不同。八旗军人数最多达到27万人。
[img]685830' />
八旗子弟曾是清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在清初和中叶,他们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保卫边境和防止侵略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该领土几乎继承了明朝的领土,从台湾及其钓鱼岛,西到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南到南海岛,北到恰克图,东北到兴安岭和库页岛。
为了缓解八旗官兵的后顾之忧,清朝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役制度。八旗兵以满洲八旗为基础,采用世袭兵制,在16岁以上的八旗子弟中挑补旗兵。旗手可以在清廷领取银米粮,无需经营。八旗官兵的后代天生就有口粮,过着生活「月赐钱粮,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生活。而这些粮食和工资都是由普通人的税收来保证的。
一名标准士兵每月可获得1.5两银,在战争或驻军期间,每月62银,每日8.3米,2束马草,5升材料。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清朝的一两银大约等于现在的750元。这样,一名低级士兵每月可以挣5625元。家庭成员也可以依靠祖先的马圈,在家里收取田间租金。
政府对旗手的优惠政策导致了他们的颓废和寄生,他们的后代甚至有生计问题,更不用说战斗力了。当外国侵略者挑起鸦片战争时,尽管八旗士兵勇敢地与敌人作战,但他们最终因战术和装备严重落后而惨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八里桥战役中,八旗士兵和人民宁愿死也不愿死,都在当地死亡,再次损害了八旗的战斗力,甚至海陆国防也不得不假汉军。
面对这种情况,清政府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选择以德国和日本的军队为基础,建立一支新的军队。邀请了德国教官和日本顾问,从500多万旗手中挑选了22.7万人进行强制训练。最后,将有3万多人勉强完成训练,成为北洋新军「第一镇」和禁卫军。
除了旗手部队,朝廷还在汉族中大规模开展训练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被压榨和进步的年轻人加入了进来,但最终成为革命军洪流的一部分。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占领武昌,开启了辛亥革命的枪声,敲响了清朝的丧钟。从正式建立到清朝灭亡,八旗制度共存
296 年。
八旗子弟是怎么没落的?成为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