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王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燕惠王从当王子的时候就对乐毅不满意。他登基后,齐国田单得知自己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实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只有两个城邑。之所以不早拿下来,是因为乐毅和燕国新即位国君有怨恨,乐毅断断续续地用兵故意拖延时间,留在齐国,准备在齐国称王。只怕其他将领来,齐国所担心的。当时,燕惠王已经怀疑乐毅,并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衅。他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军,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好意思的,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投降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诸君。赵国非常尊重乐毅的优宠,以震撼和威慑燕国和齐国。
[img]683217[/img]
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作战。果然,他设置了一个骗局,用他的计划迷惑了燕军。结果,他在即墨城下打败了骑劫的军队。然后他辗转反侧追逐燕军,向北追赶黄河,收复了齐国的所有城市,并将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市临淄。
燕惠王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导致燕军惨败,将失去占领的齐国土地;然而,他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会让乐毅利用燕国的战败和疲劳来攻打燕国。燕惠王派人去赵指责乐毅,并向他道歉:“先王把整个燕国委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战败齐国,为先王报仇。世界上没有人不震惊。总有一天我敢忘记将军的功劳!当我遇到先王去世时,我第一次就位了,左右人耽误了我。我派骑劫代替将军,是将军在外多年,风餐露宿,所以召回将军暂时休息一下,或者讨论朝政计划。不希望将军误听谣言,认为和我有不和谐的地方,就抛弃了燕国,回到了赵国。将军从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但又怎么能对得起先王待将军的深情呢?”
[img]683218' />
为此,乐毅慷慨地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书中对惠王的不合理指责和虚伪粉饰,表现出对先王的忠诚,与先王相识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各种责难和误解,表达了失败的愤慨,并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表明他不是愚蠢的主效,也不学会冤枉鬼魂和死亡,所以他离开了。
[img]683219[/img]
于是燕惠王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乐毅来自赵国和燕国,与燕国重新交朋友。燕和赵都任命他为客卿。乐毅死于赵国。
乐毅伐齐后事介绍 乐毅最后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