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前1046-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也是“中国”一词的创造者和最初的指代。
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791年左右,另一个是868年,两者相差近百年,问题是周朝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两个时期:“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前256年)。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
成王五年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罗邑(成周),此后周朝称为东周。
[img]682604[/img]
@ 所谓的周朝应该分别谈论西周和东周。
西周和东周前后800年国运的具体原因如下:
01
@ 这应该归功于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和周公的制度设计。西周前的殷商和文献中仍然存在的夏朝是中国王权的初创时代。
夏王和商王只是名义上的共主,整个中国世界的政治格局是自己独立、自力更生的方国制度。
西周之能从西部小邦摧毁大邑商,与这种松散的方国制度密切相关。
[img]682605' />
西周灭商后,采用了基于宗法制度的分封制,将全国领土分封制联系在一起。诸侯国与周天子有一系列复杂的义务-权利关系,这是以前所未有的创造。
宗法分封制在巩固周朝政权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井田制作为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经济纽带,也有利于巩固王权。
02
第二,周公的礼乐制度也是周朝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西周初年,周公受益于旧的夏商制度,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西周礼乐制度,从天子到普通人都必须遵守。
礼乐制度是周朝统治的文化基础,在平民以上阶层形成了文化共识,无疑有利于加强全国对周朝统治合法性的认识。
03
@ 周公及时在东方地区建立了政治和军事存在,为今后的迁都奠定了基础。西周初年,周公建立了洛邑,即所谓的成周,以防止东方殷顽民的反抗。
成周的建设为周王朝提供了缓冲空间。未来,犬戎将攻破镐京,周王室将向东迁移,继续在洛邑延续国家。
[img]682606[/img]
04
第四,周天子不强大的王权使虚君成为可能,任何诸侯都不会轻易篡夺中央王权。
西周初年建立的宗法分封制,每个诸侯国都有很大的自主权,似乎周天子没有很强的控制能力,但实际上这个制度正好有利于政治稳定。当周天子强大时,他对诸侯国有很大的约束力。
在东周,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力正在衰落,但他仍然是宗法分封制的核心和王子的父母。没有人有能力篡夺这种近乎虚构的君权。
[img]682607[/img]
假如任何诸侯有野心篡夺这一看似不再强大的君权,必然会遭到其他诸侯的攻击。@ 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尊王熙夷”很有市场,而楚国的问鼎轻重则会遭到群攻!
从落后的生产力、道德第一、分封制度来看,周朝可以延续800年的国运。
生产制造工艺集中在中央
周朝的最高生产力基本上集中在周朝的中心,甚至是诸侯国。中央、诸侯和人民之间的生产力比较相当于美国、中国和非洲的原始部落。
最直接的生产力体现在青铜器的制造上。中心掌握了青铜器最精致的制造工艺,并将其提升到神受。
[img]682608' />
当各诸侯国朝贡或做出重大贡献时,最重要的是奖励精美的青铜器。周朝国运长期的重要原因是生产制造工艺集中在中心。
尊重周朝中央的道德至上
周朝分东西。西周灭亡,周平王迁都。东周开始的原因不是因为平民或奴隶起义,也不是因为诸侯国造反,而是因为西戎攻击了国都。
虽然中间有很深的原因。但主力在于西戎。楚庄王曾向中央政府夺冠,王孙满以诸侯夺冠。周朝的命运还没有结束,所以他强迫楚庄王离开。
假如放在后世的任何一个朝代,不打过不分高低,怎么可能一句命不绝就退兵。
[img]682609' />
诸侯国的分封巩固了中央
武王发周灭商后,分封有功之臣,同姓王族本人五帝后人。其中,同姓王族最多。
一方面,中央政府掌握了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另一方面,它加深了王权的神话思想。各诸侯国对中央政府有不同的感情,有亲戚和疏远。为了利益,他们以尊重中央政府为目的相互约束。
春秋五霸时期,每一个霸主的出现都需要中央政府的认可。齐桓公有了统治实力后,中央政府给了方伯称号,才真正统治。秦朝最不重视中央政府,也多次获得肉类牺牲的奖励。
[img]682610[/img]
春秋乃至战国初期,各大诸侯国因实力相似,以尊重中央的名义,各国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东周才能生存。
战国后期,实力平衡被打破,秦国以商鞅变法为主,最终摧毁了东周。周朝灭亡。
事实上,在西周末,各大诸侯国在实力上已经超越了中央政府。几百年来对中央思想的尊重深深植根于人民的心中,分封国的相互约束延续了周朝几百年的民族运动。
由于一个新制度,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已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