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土”一词不仅是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历史必须涉及的知识,也是许多历史爱好者最热衷的领域。从汉到唐,从元到清,中国领土的不断扩张总是让我们为历史和国家感到骄傲。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我们长期处于无限状态。为什么?
[img]681840' />
唐代疆域图(其中大部分是虚描)
疆在何处
“新疆和领域”这个词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含义。前者最初是指放置在地面上的绳子,即线性存在的边界,后者是绳子周围的区域,然后延伸到政权的空间大小。在当代国际上,具有正式意义的边界一般由双方确定,边界文件应与边界标志相连,形成具体的主权边界。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领土的确认更多地基于边境人民的所有权(如野蛮、野蛮)和行政管辖影响的边界(编户、贡献)。如果有明显的山脉、河流地理标志,则以这些地标为领土,如果没有,就没有边界。直到现代尼布楚条约,清朝和俄罗斯的边界才标志着中国边境的出现。
[img]681841' />
其实明朝统治下的东北地区并不是实际的领土(控制力极弱)
天下无敌
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曾说过:边界是邻国扩张的结果。在中国古代世界的概念中,中原王朝始终保持着中外夷狄的文化概念,很少与其他民族平等统一中原。即使缺乏力量,也很少承认所谓的边界,而只是以模糊的行政管辖权来划分。
此外,中国与其他强大领域外文明的地理隔离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中国西部的冰雪高原、西北部的沙漠戈壁甚至北部的干旱草原都是难以生存和孕育强大政权的土地。因此,长期分布在这些地方的部落主要是流动的游牧民族,没有明确的边界意识,这也导致了中国在这些地区没有实质性的边界划分的需要。
[img]681842' />
内亚地形图
领土是不同国家政权之间相互竞争和接触的边界。如果没有真正可以对抗的域外文明政权,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个领域和无限的特征。
领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古代中国长期处于无边境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