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在欧洲的地位实际上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相似。历史上所有的合体帝国都有同样的缺陷。波斯是不可战胜的,但它输给了希腊,希腊甚至不能建造大船;彼得大帝统治前的俄罗斯是欧亚;满清时期也很虚弱。奥斯曼帝国也是一个庞然大物,但它一触即裂。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我们都可以得出两个直观的结论:领土大、人口多不等于实力;政治地位高并不等于实力。
[img]679361[/img]
先说第一个,领土和人口,或者体积。在1945年及以前的所有历史时期,战争无疑是检验一个国家实力的最佳标准,直观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归根结底,旧战争是一系列资源的竞争,如人口、自然资源、人才等。与中日战争相比,在全面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完全有效力量不到日本军队的一半。日本高效的现代战争动员系统可以确保职业士兵的数量在几年内完全超过中国。
同样,我们也可以观察奥匈帝国为什么在奥匈帝国作战时皇帝必须亲自参战。当哈布斯堡家族成员离开时,没有一个有效的官僚将领制度来管理这些混乱的军队。在马克沁机枪面前,这样一个松散的组织只是一大盘肉。奥匈帝国通过结婚、笼络近臣等方式在中欧建立了类似朝贡制度的组织。绝大多数成员对奥匈帝国不负责,而是对哈布斯堡家族负责。就连奥匈帝国的贵族和平民也是如此。他的政治力量可以压倒性地打败任何国家,如英国、法国和俄罗斯,没有人会愚蠢到在外交场上与他作为敌人。但一旦发生碰撞,老骨头就会立即断裂。
奥匈帝国的成功,奥斯曼帝国的成功,其实只是一个家庭,一个苏丹的成功,而不是一个国家的实力。
说完奥匈帝国,再来说说奥地利。奥匈帝国瓦解成多个小国时,大家都看得很清楚,这是一只碎纸老虎。奥匈帝国本身没有经济实力,那些宏伟的宫殿纯粹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贡献。在工业化时代,奥地利是穷乡僻壤的农民。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奥地利没有得到太多的优惠待遇,几乎是德国兄弟的角色,依靠强大的美利坚和德国意志没有受到红色浪潮的洗礼。没有扎实的工业,一个内陆国家在欧洲根本无能为力。连纸老虎都不当,卖艺术品赚钱...
[img]679362[/img]
此外,仅从今天的奥地利共和国领土,甚至哈布斯堡德国领土的历史渊源,1815年合同哈布斯堡领土西部进入瑞士,申布伦宫有一个房间的主题是著名画家画壁画,壁画的主题是废墟,废墟是“哈布斯堡”,但遗憾的是哈布斯堡不在奥地利共和国,现在属于瑞士。
作为对哈布斯堡的补偿,雪绒花的英雄住在萨尔茨堡,但萨尔茨堡最初属于一个独立的邦君主教,政治和教育分离后属于一个独立的公众,直到1815年合同才被纳入哈布斯堡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有一系列世袭头衔,赋予他们各种复杂的权力。经过时间的洗涤,这些权力最终成为奥地利帝国,奥匈妥协后成为奥匈帝国。
当奥匈帝国被世界大战压垮时,所有民族都选择了独立。除了犹太人,他们没有地方独立,而奥匈帝国的德国部分选择加入德国。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被协约国阻止,今天就不会有奥地利联邦共和国,只有德国联邦共和国的奥地利州,如果你真的加入德国联邦作为一个州,德国联邦很可能再次二元化。也就是说,天主教的奥地利和新教的勃兰登堡的二元化。德意志联邦能够承受这种二元化而不分裂仍然是一个问题。
为什么曾经强大的奥地利帝国现在这么弱?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