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传说,梵天创造了梵文字母Brāhmī,同样的记录也在中国文献中找到:
一、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说:“详其文字,梵天制作,原始垂则,47字”(47字母)。
二、唐代西明寺道世法师()~683)在他的名作《法园珠林》中有这样一个记载:“以前造书的主人有三个人。长名梵语,书右行;第二个叫卡卢,书左行;少者苍颉,书下行。”
梵文字母已经成为印度半岛最早的写作符号,一般学者认为在公元前三世纪。从公元四世纪开始,梵文字就变成了古普字体。悉檀字体Sidham出现在六世纪。到11、2世纪,天城字体Devanagarī取而代之的是悉檀字体,至今仍在使用。19世纪,欧洲人开始用拉丁字母转写梵文,但与天城字体并行。
[img]679226' />
以最流行的天城字母为例,天城字母有着悠久的梵文拼写历史,在印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被当代世界人民称为梵文字母。天城体字母是印度佛教界和国际公认的写梵文的标准字母。梵文是Devannāgarī,直译是天上的城市。为什么叫天上城市?据文献记载,梵文字母是由创造宇宙之神“大梵天”创造的。梵天,俗称“四面佛”,佛名“大梵天王”。它是由梵天创造的,被称为“梵文”。梵文字母是天上神灵使用的文字,又称“天城体”。梵文字母中的每一个字母都代表着力量的源泉,在印度,人们在练习瑜伽时经常冥想梵文字母。念佛教“真言”时,要求发音正确。梵语单词拼写和发音的绝对规则。用梵语字母拼写的真言不仅可以说说写,还可以保持真言的纯正梵语声音。用梵语字母拼写真言是读者的最佳选择。在印度文字史上,梵天制定的书写格式是从左到右横向书写,单词之间没有空间,一个句子从头到尾连续拼写。在古代,在写梵文和抄写印度神圣的吠陀文献时,词与词之间没有空间。直到现代,正统的“梵文”和“印地文”词与词之间没有空间。自从现代西方书写格式传入印度以来,印度开始模仿西方格式,词与词之间只有空间,这破坏了梵天制定的书写格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梵文字母的法力。
[img]679227' />
注:无论是昙体梵文还是天城梵文,正统的写作方法都是单词之间没有空间。现在有人把梵文人为地词和单词之间的空间分开写,这是一种非正式和不正统的做法。如上图所示,在19世纪的印度手写版梵文《梨俱吠陀》中,正统的梵文写作方法在单词和单词之间没有空间。
梵文是梵天创造的吗?梵文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