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世的历史书中,三皇五帝通常被视为古代历史的起点。三皇荀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历史悠久,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之前甚至更长,时间跨度也可能很大。由于五帝时代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五帝是黄帝,它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时间大约在4000年到5000年之间。中华文明声称的五千年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
[img]680228' />
世界上的文字大多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中国在夏朝之前的历史一般不被外国认可。例如,美国和日本的历史教科书虽然提到了中国的夏朝,但并不像商朝和周朝之后那样被认可。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商朝之前的历史没有“证明”文本材料。其中,最著名的是洛阳的“二里头遗址”。虽然二里头遗址与传世文献中记载的夏王朝和回族地区非常一致,但只出土了零星的陶文,而没有像殷墟那样出土具有系统、可识别和记录当代历史的甲骨文。它不能被建棺定论为夏朝的首都遗址。然而,夏朝真的没有系统的文字吗?
[img]680229[/img]
佐治亚州的世界历史
只有殷先人,有典有册:商朝不仅有甲骨文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出现在5000多年前的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古埃及和苏美尔人用芦苇管或骨棒切割笔写在“纸草”和泥板上。相比之下,中国甲骨文出现较晚,出现在3300年前后的商朝中晚期。盘庚迁殷后,商朝迎来了稳定的发展时期,甲骨文诞生了。但是,如果你认为商朝的文字载体只是甲骨文,那就大错特错了。甲骨文只是商朝用来祭祀或占卜的,不是用来记录历史的。根据《尚书》记载:“只有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意思是当时殷朝(商朝)的祖先已经有书了,记录了成汤灭夏的事情。说明早在商初就有了记事的简册,也就是说有了书。然而,与商朝遗址相关的考古学并没有发现除甲骨文和金文以外的任何其他文本载体,所以我们不禁想,我们是否失去了商朝以前的文本载体?
[img]680230' />
文字载体的变化
我们是否失去了夏朝的文字载体?
甲骨文可以被我们看到是非常偶然的,如果不是商人有祭祀和占卜的好习惯,恐怕我们不那么幸运看到它,它刻在不易腐烂的牛肩胛骨或龟壳,保存3000多年后仍然可以看到,这和尼罗河流域和两个河流流域的石板书和泥板书,不容易腐烂。
从现有甲骨文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来看,甲骨文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更严格、更系统的文本。汉字的“六本书”原则反映在甲骨文中。从事物从零开始的发展规律来看,甲骨文肯定不是突然出现的,在甲骨文之前一定有一个我们没有发现的词。
[img]680231' />
世界各地古代文字的特点
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夏文化探索中最重要的遗址,也就是说,“夏都”的窗户纸没有被发现可以证明的文字,也无法被刺穿。然而,从考古学的各种细节来看,夏代的文字可能存在。龙山时代在考古学中发现的一些陶器符号具有明显的文字特征。龙山时代在夏朝之前,随后的二里头遗址也发现了零星的陶器文字。这些情况表明,夏朝使用文字可能不是空谈。大胆猜测,夏朝人不习惯在陶器或青铜器上刻字。他们的文字载体可能是木头、树叶或丝绸,因为它们的腐烂而无法被发现。就像商朝人一样,虽然有成熟的文字,但他们不习惯刻在更容易保存的青铜器上。
这一点也可以在二里头发现的文物中找到:二里头遗址曾经出土过绿松石龙形器,这些绿松石片原本是粘在某些有机物上的, 因为它所依赖的有机物已经腐烂,
只有当局部发现白色灰色痕迹时,这些绿松石已经松散地嵌入了土壤中,原来的有机物也消失了。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可能表明,夏代的文字是否习惯于刻在木材和其他有机物上,几千年的变化,随着文本载体的消失而消失,这可能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夏代文字的原因之一。
[img]680232' />
绿松石最初粘在有机质上,出土时腐烂
夏代文字的载体是什么? 为什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