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崎事件又称镇远骚动,日本称长崎清水兵事件。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中国水兵上岸购物,与日本警察发生冲突。一名日本警察被刺伤重伤,一名中国水兵受轻伤,水兵被捕。15日舰队放假期间,数百名舰队水手上街观光,遭到日本警方袭击。数百名警察堵住了街道两端,包围了手无寸铁的中国水手,用刀砍杀了他们。他们当场被杀5人,重伤6人,轻伤38人,失踪5人。还有一名日本警察被杀,伤害了30人。1887年2月,在英德公使的调解下,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双方各自赔偿对方死亡受伤的人员,其中日本共支付52500元,中国共支付15500元,长崎医院医疗救护费2700元由日本支付。事件以双方的妥协而不是清廷的单方面让步告终。有人认为这是鸦片战争后清廷的第一次外交胜利。但事件期间,清朝制造电报密码的方法泄露,使日本能够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破译清朝电报,是清朝的重大损失。
[img]678866[/img]
背景
日本海军省明治16年(1883)造舰预算已于7月完成,日本首次以预算形式规划未来8年购舰计划并严格执行。1884年12月,日本策动所谓的“甲申政变”,试图推翻当时亲清的朝鲜政府,取代清政府,成为朝鲜的保护国。1885年4月,英国为了防止俄罗斯南下威胁其在中国的利益,占领了朝鲜南端的巨文岛,遭到俄罗斯和日本的反对。1886年6月12日,天皇批准了日本1700万日元的《海军公债证书条例》,并于15日正式宣布。1886年7月,李鸿章接到袁世凯的报告,称朝鲜有人计划联合俄罗斯防英,俄罗斯觊觎元山口外的永兴湾。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形势,清政府知道一旦朝鲜落入其他国家,就会危及自身安全,于是命令丁汝昌和吴安康带领北洋和南洋水务工程师到朝鲜永兴湾巡逻,展示清政府强大的海军实力,制止敌国可能的侵略尝试。接到命令后,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琅威理立即率“定远”、“镇远”、“济远”、“威远”、“超勇”、“扬威”等6艘军舰前往朝鲜东海岸进行海上演习,并奉命前往海参扭,接待当时参加吉林东部定义谈判的清政府官员吴大成。北洋舰队将吴大澄送到摩阔扭,留下“超级勇敢”、两艘“扬威”舰在海参符中待命。
鉴于铁甲舰长途航行后需要回港油维修,1886年清廷旅顺军港尚未完工,李鸿章决定带领镇远、定远、威远、济远四舰前往日本长崎三菱造船厂进行维修,并对日本进行“亲善访问”。这也是中国铁甲舰队第一次访问日本。
[img]678867[/img]
起因
8月1日,北洋舰队抵达长崎港,首次目睹中国铁甲巨舰的长崎市民挤满了码头。望着威风凛凛的巨舰上龙旗高扬,人群中有着惊叹、羡慕、愤怒的复杂情绪。1886年8月13日,日本邀请到长崎的北洋官兵上岸购物。一些水手却违反了军纪,去当地妓院寻找乐趣,酗酒打架。听到这个消息,警察平息了事故,许多情绪激动的清兵前往警察局继续闹事。一名日本警察被一把军刀刺伤,造成严重伤害。事故中的水手也受了轻伤并被捕。出乎意料的是,400多人从军舰上冲了出来,直接冲向警察局,而船上的12英寸大炮则转向炮口,瞄准长崎市区。现在日本没脾气了,面对强船利炮,只能乖乖地放人,还要道歉赔偿。据《长崎快报》报道,英国驻长崎领事也将事件写入报告。李鸿章承认:“争杀自妓楼,约束之疏,万无可辞”,但又说:“本兵登岸为狭邪游生事,也是一种恒情。即使统将约束不严,也不是不可当之重,自不必过于急饰。“在李鸿章看来,嫖娼引发的冲突只能算是小事,但事情扩大了,最终导致了“长崎事件”。
[img]678868' />
长崎事件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 长崎事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