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前,中国人来客人的第一件事不是茶,而是酒。这种酒叫李,也就是我们今天的酒酿或者糯米。其实这种酒没有度数,最多只有1度左右。一般来说,这种酒叫浊酒,就是将糯米放入水中煮熟后的糯米水。而且酒店或酒坊里的酒,往往是澄清里面的糯米酒,所以叫清酒。有些甚至在窖藏后,度数可以达到5度左右,这已经是一种很好的酒了。
唐代是一个丰富的时代。在唐代,葡萄酒必须卖1000元。可以看出,在古代,普通人买不起葡萄酒。何志章金龟邀请李白当葡萄酒,这将成为一个永恒的故事。杜甫在成都时,客人只能在家里煮旧谷物。什么是旧谷物,也就是说,他们煮了好几次后就放酸了。白居易的“绿蚁新谷物酒”,所谓的“绿蚁”,是葡萄酒上的漂浮物。
在宋代,一些酿造技术得到了提高,北方游牧民族也得到了一些蒸馏技术。因此,宋代基本上有我们今天的啤酒度数,但不高,可以达到10度左右很好。在《水浒传》中,吴松喝了18碗酒,换成了今天的酒,大约是62杯。
据历史资料分析,宋元朝以前一般都是曲酿发酵酒,是由酵母发酵制成的谷物、水果、乳制品等原料。度数很低,20度是最高的,几乎没有味道,可以当饮料喝。
[img]680343[/img]
自北宋以来,辽国、金国、元朝等蛮子进驻中国后,才开始蒸馏,此时的酒量与我们今天喝的酒量相当。蒸馏酒的原料通常富含天然糖或淀粉,容易转化为糖。酵母发酵后,糖和淀粉产生酒精,酒精的沸点为78.5°,水的沸点是100°,将原发酵的酵液加热到两个沸点之间,就可以蒸发和收集酒精和香料,然后冷却,就可以得到无色、辛辣、刺鼻的酒。一般发酵酒度低于20%,蒸馏酒度高达60%。
[img]680344' />
元朝是中国人真正实现大碗小杯饮酒的时候了。元朝时期,大量阿拉伯人进入中国,将欧洲蒸馏香水的技术传播到中国。因此,中国人将这种蒸馏技术应用于葡萄酒,使蒸馏滴的度数可以达到20度左右,使中国酿造技术发展迅速。
明朝时,朱元璋改革了饮茶方式,将原本繁琐的抹茶形式改为泡茶。中国人喜欢先喝茶。经过明朝的进一步发展,大大小小的酒坊酒窖应运而生,酒的度数也一路攀升。例如,明朝出现了烧刀等高酒。
在清朝,由于物种的进一步丰富,传统的小麦酿造已经成为各种谷物。红薯、玉米、高粱,都不能酿造。因此,蒸馏酒继续发展,人们甚至只要蒸中间的酒,酒头和酒尾都不想要,称为“捏头到尾”,酒的度数甚至可以达到50度左右。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以现代人的酒量回到古代,估计每个人都是饮酒专家。
唐代一桶酒多少钱?现代古酒有多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