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的事必须从他父亲开始。
文王姬昌应该被视为中国统一战线政策的祖先。从他这一代人开始,他就想摧毁商朝,但他并没有急于进行军事进攻,也没有打一场不确定的战斗,而是逐渐积累了力量,包括统一战线工作。
当时的政治形态与秦始皇统一后的政治形态不同。当时,世界是一个诸侯的国家。所谓天子,就是这些国家的领导大哥,其他国家就是大哥手下的弟弟。弟弟应该尊重大哥的领导地位,为他做出贡献。大哥说要砍谁,小哥跟着他砍谁。至于弟弟的家务,就是邦国的内部事务,大哥一般不干涉。每个邦国的领导人在自己的邦国内都有充分的自主权,邦国之间的交流不需要得到天子的认可。
吉昌利用这种政治形式,开始在底部串联。当然,他也做得很好,礼贤下士,实行仁政,尊老爱幼,西岐周国体现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伯夷叔齐原本是孤竹国的两位王子,父亲想把王位传给弟弟,他们主动离开,满足父亲的愿望。他们要去哪儿?受姬昌的启发,跑到西岐。孤竹国现在在河北北部,西岐在陕西西安一代,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这两兄弟跑过去,那也叫历尽千辛万苦。尽管这两个人什么都做不了,但这相当于将周的影响力扩大到华北地区,与当地诸侯邦国建立了统一战线。当然,这两兄弟在武王伐纣时的表现也不一样。
除了伯夷叔齐,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人,比如《封神演义》中出现过的散宜生,还有什么太颠、红鹿等等,都来了。这些人不仅帮助西岐建设和促进发展。关键是这些国家都是自己国家的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的到来意味着这些国家把自己和西岐的周国绑在同一辆战车上。
[img]680312[/img]
此时纣王有所警觉,主要是崇侯虎提醒纣王,说姬昌现在是左中右拉,以后对我们不利。正因为如此,纣王把姬昌囚禁在了他的内心。姬昌也没闲着,囚禁期间还在搞科研,改进伏羲氏创造的周易八卦,演变成八八六十四卦。后来纣王不倒不正,西岐给他送去了美女和一些特别有趣的玩具。据说《史记》中有李蓉的文马,就是毛色有条纹的马。如果记载属实,说明3000年前中国西北部有斑马。还有熊九司,熊九司,中国书局版的《史记》翻译成36匹好马。我觉得和斑马差不多。我觉得可能是一辆大型车,最多需要36匹马。还有其他好玩的,纣王很开心,要不说男人从来没有长大过,只是玩具的档次提高了,男人什么时候都需要玩具。对于成年人来说,皮带、打火机、手表、汽车、古董、手镯和手柄都可以是玩具。它们不仅可以缓解无聊,还可以炫耀。孩子们不是经常炫耀他们的玩具吗。
纣王一句话也没说,立刻放了姬昌。而且还给了他一把斧头和斧头,并不是说姬昌没有这些武器就不能和别人打架。但这些东西赋予了他代表天子征服其他国家的权力。与此同时,姬昌写了一封信,要求纣王废除炮牌的酷刑,纣王同意了。
这说明纣王头脑简单,姬昌老谋深算。废除炮烙很受欢迎。然而,没有人认为这是纣王的仁政,他们都认为姬昌很好,但这不能算错。
[img]680313[/img]
姬昌回到西岐,继续实行仁政。西岐路不捡遗迹,晚上不闭户。其他国家发生纠纷,都去西岐打官司,找姬昌解决。同时,对于不和自己玩的国家,姬昌开始行使纣王赋予的征伐权,直接开始收拾。
你看,一方面,我们正义地征服权力和强大的武力,确保每一场战争都会赢,而那些反对我的人会死;另一方面,我们收买人心,不断提升自己的形象。世界各地的国家都开始脱离商朝的控制,站在西岐一边。西岐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
姬昌死了,儿子姬继位,是武王。武王九年后,大会诸侯聚集在河南孟津。《史记》记载:“诸侯意外会见了800名孟津人。”可以说,世界上大多数诸侯都站在这里。大家一致要求武王立即举兵攻打纣王。武王求稳,说是“未知命运”。他不同意,让大家先分手。这就是著名的孟津观兵。
[img]680314[/img]
又过了两年,纣王杀了比干,囚禁了吉子。说明不仅其他诸侯不和纣王玩,商朝内部也开始出现裂痕,武王又通电全国。当时的话叫“遍布诸侯”,让大家准备和纣王进行最后的决战。我出去的时候是当年的十二月,开始的时候是明年的二月。
牧野之战具体怎么打就不说了,要说的是武王灭商朝后,开始将统一战线延伸到商朝内部。让纣王的儿子陆父继续管理商朝的原始领土。当然,他派弟弟关叔度,蔡叔鲜协助陆父,说辅助听起来不错,但实际上是监控。然后,吉子和其他被拘留的贵族和官僚被释放出来,并在商业住宅外立碑表彰他的事迹。类似于《鹿鼎记》中康熙让韦小宝给史可法立忠烈祠,还给比干上坟。一系列的行动赢得了原商朝贵族的印象,大家对武王没有敌意,这对国家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武王还将纣王聚敛的金钱和粮食分配给了人民,也在下层人民中树立了高大的形象,社会迅速稳定下来。周朝的历史开始了。
统战思维早在3000多年前就出现了,武王统战思维的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