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春秋三杰指的是介子推、伍子胥和管仲。战国三杰指的是商鞅、肥义和屈原。这六个人在春秋战国时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忠臣,能力非凡,所以他们永远活着。
先说说“春秋三杰”,大家都不陌生。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称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隐居于“割股奉君”的壮举中,赢得了世人的怀念,立庙祭祀,产生了“寒食节”。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言行被认为是迂腐的,后人的儒家评价必须是“忠君的典范”,这确实是介子推的毁名。
伍子胥:(公元前559-公元前484年),名人,字子胥,吴国医生,春秋末期军事家。吴国兴亡,伍子胥举足轻重。治国用兵,以务实为目的,远见卓识,战略非凡。吴国依靠伍子胥等人的谋略,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伍子胥多次劝吴王夫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入图中原,伍子胥再次劝诫暂不攻齐,先灭越,被拒绝。后夫差听信诽谤,让他自杀。后世有人这样评价:“楚不用伍子胥破,吴合庐用它霸,夫差非徒不用子胥又杀,国卒死了。”
管仲:(约公元前723-公元前645年),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姬姓、管氏、名义夷吾、字仲、死亡尊重
,颍上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被称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中国第一相”。公元前685年,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公元前645年,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统治齐国,病逝。
历时这样评价三个人:介子推忠于主,伍子胥爱君,管仲则忠君爱国。
先说“战国三杰”,其中一人鲜为人知。
[img]677043[/img]
商鞅:(约公元前395-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卫国人,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一个富裕而强大的国家,历史上被称为“商鞅变法”。在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事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衡量和民俗,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在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在军事上,商鞅带领秦军作为指挥官收复河西。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童地,车裂后示众。秦国在商鞅死后仍尊重“商君之法”,因此受到后世许多改革家的尊敬。
肥义:(?~邯郸人,前295)。思想开放开放,任赵翔,试图说服赵武陵王实施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赵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重大改革,消除了分裂的内在隐患,优化了人力物力的配置。此后,小心翼翼地协助幼主赵何。在赵国生存之际,他毅然选择,放弃忠君,选择爱国主义,沙丘宫变时,本应废除赵惠文王。最后,为了长治久安,他毅然选择去死救国,用自己的生命保护赵惠文王,导致赵武灵王饿死。
屈原:(前340-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米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在《离骚》中,他自言自语道:“名余正则Xi,名余灵均”。他竭尽全力劝诫楚王,变法图强,后秦军攻克楚国都城,投江自杀。他是黄老之学的传播者,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伟大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1953年是屈原去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屈原是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历史评价:商鞅忠君无二心,肥义爱国无二志。屈原忠君爱国,无二心,无二志。同时也受到后人的尊敬。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三杰”和“战国三杰”受到了广泛的赞扬。然而,与其他五个人相比,肥义逐渐失去了声誉,这可能与他不遵守忠诚有关!
谁是春秋三杰和战国三杰?其中一个鲜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