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四年(316)十一月,天冷地冻。鹅毛雪飘在天空中,寒风呜呜地吹着。司马邺口含玉璧,光着上身坐在羊车上,从长安(今西安)东门出来,正式向汉国投降。至此,从司马炎篡魏称帝到司马叶被俘平阳,西晋经历了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忠、晋怀帝司马炽、晋民帝司马叶四位皇帝,历时52年。
西晋灭亡后,皇室司马瑞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政权,历史上被称为东晋。可以说,东晋是西晋的延续,统治者是司马懿的后代。然而,东晋的实际政权并不掌握在司马家族手中,而是由王、谢、桓、余四个家族轮流控制,东晋的阀门政治也发展到了历史的巅峰。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这个“王”说的是琅琊王氏。在登基的时候,司马睿竟然拉着王导同升御床,要一起接受群臣的朝贺,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只有一个案例。王氏显贵,从“卧冰求鲤”的王祥、王览兄弟,到竹林七贤之一的王蓉、名人王衍,家族子弟纷纷登上历史舞台。特别是在永嘉之乱之后,王导和王敦兄弟协助司马瑞南渡,在建康重建晋朝,使王家在江东更加出名。王的弟子们被安置在朝廷的重要地位上。这让司马瑞皇帝非常不高兴。他试图培养新人,压制王家势力。结果,他引发了王敦的军队,都城建康也被打破。皇帝根本不是王家的对手。可见“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并不夸张。据统计,东晋时期,王氏家族先后出现了8位皇后,有20多人与皇室公主结婚。此外,还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等风流雅逸的名人,使王家不仅在政治上无与伦比,而且在文艺上也有着显著的声誉。
“桂花初在山阴道,王谢风流满晋书。东晋时期,只有陈留谢氏才能与琅琊王氏相媲美。陈留谢氏,又称陈郡谢氏,来自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谢氏家族最显赫的人物是在飞水之战中击败前秦的谢安,谢安的发财始于谢安这一代。谢安的堂兄谢尚、大哥谢奕和二哥谢据出仕后,家族名声日益提升,达到谢安任相时期的巅峰。起初,谢安只想当隐士,高卧东山,妓女喝酒。然而,谢氏家族在朝中为官的人都去世了,谢氏家族需要有人出来支撑门面。谢安还是不想出来,就推出了自己的四弟谢万,结果这个谢万只会纸上谈兵,打败仗,被朝廷废为普通人。为了家庭的利益,谢安只亲自出马,后官到丞相,这就是所谓的东山再起。谢安的侄子谢玄也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他组建的北府兵对东晋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飞水战役中击败前秦,北府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推翻东晋、代之以宋的刘裕是北府兵的首领。
[img]676276[/img]
至桓氏一族,发迹于桓彝。桓彝是乔郡龙亢(今安徽怀远)人。他最初在齐王司马懿的指挥下担任都尉。晋元帝时,他被封为安东将军。后来,他“搬到中书郎、尚书吏部郎,名显朝廷”。然而,桓氏家族的威望是由桓彝之子桓温树立的。桓温是晋明皇帝司马绍的女婿,有皇室的光环,也是一个真正能干的将军。当时,北方的后赵政权与西南的成汉结盟,对东晋形成了半包围的趋势。两害相权取其轻,摧毁成汉成为东晋的首要目标。正是桓温完成了这项任务。因此,他在朝鲜享有很高的声誉,并被提升为大司马,并长期掌权。后来桓温又北伐中原,打败后秦,进入洛阳扫墓晋朝的列祖宗。这些都是盖世奇功!桓温有点飘,他想改朝换代,但又不敢撕脸,结果扭捏地把皇帝司马奕给废了,又立了简文帝。桓温在有生之年,虽然未能实现篡位的目标,但却确立了家庭不可动摇的地位。儿子桓玄时,终于起兵反叛,迫使晋安帝司马德宗禅位,于公元404年建立桓楚政权。桓楚政权被刘裕的北府军打败后,桓氏家族的余众多年来一直与晋朝作战,这使得日益衰落的东晋朝廷更加摇摇欲坠,最终被刘宋取代。
[img]676277[/img]
于氏家族来自颍川(今河南许昌),是当地著名的名门望族。余家的代表人物是余亮,他因妹妹余文君嫁给晋明帝而入朝担任中书监,与王导分庭抗礼。晋明帝死后,于亮以国叔身份成为辅政大臣。然而,于亮英年早逝,死后,二哥于冰接替他担任宰相,掌握了朝中大权。当时,晋成帝是余兄弟的侄子。晋成帝死后,余冰没有立晋成帝的儿子,而是立了晋成帝的弟弟,以继续以叔叔的身份掌权。这就是晋康帝。连皇帝都是由余家支立的,可见于家当时有多厉害。于冰死后,弟弟于翼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军事,兼任荆州刺史,基本控制了东晋军政大权。然而,余的兄弟虽然能出类拔萃,却活不了多久。他们四五十岁就死了,这也是余家的名气和连续性不如其他三个家庭的重要原因。
揭秘:以琅琊王氏为首的东晋四大家族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