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余家,东晋四大家族之一,掌握了整个东晋的权力,却在历史上无名

在东晋四大门阀——王、谢、桓温、余中,如果不是“琅琊王家”,就会有一个无可争议的“书圣”王羲之,一个站在中国书法界巅峰的人物,再加上他的儿子“小书圣”王献之,其实真正出名的还是和他合称“王谢”的“陈郡谢家”。毕竟谢安和谢道云(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的妻子)、谢灵运都是雷贯耳的人物。

[img]676273[/img]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事实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以贵族的形式统治是人类为自己的集团利益自然形成的最原始的“方式”。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贵族形式在中国逐渐衰落,最具代表性的东晋四家,是中国门阀制度的巅峰,皇权最薄弱的时代,也导致大多数平民皇室大力支持“科举制度”,形成王朝只有一个真正的贵族模式。东晋贵族有多强大,统治阶层对这种模式的打击有多严重,讨论它形成的历史是有意义的。现在,让我们补上谢、余二家。

谢家

谢家也被称为“陈郡谢家”。顾名思义,他们的主要居住地是陈郡阳夏,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太康县。他最早的奠基人可以算作三国曹魏时期的典农中郎。当然,典农中郎不是大官。他是一个太守,就像现在的市长一样。谢家真的很富有,很有代表性。事实上,他是东晋孝武帝时期的大臣——谢安。

与王家的巅峰王导和桓温家族的主力桓温温不同,谢安出生时,他的父亲谢安已经是征西将军和当代名人;他的祖父谢恒和他的叔叔谢坤也是朝鲜大臣,在东晋很有名。长大后,谢安对名利有点漠不关心,看起来像贾宝玉。隐居在会稽县山阴县,每天与王羲之、徐询、支道林等名人一起游览山川,过着闲暇的生活。

[img]676274[/img]

公元359年,谢安的弟弟谢万跟随桓温北伐前燕,但他不希望晋军因指挥失误而崩溃。有一段时间,当时陈军谢家的权力几乎跌入谷底。40多岁的谢安不得不考虑背负家庭的重担,开始为谢家的声誉而入仕。早在年轻的时候,谢安就受到了当时总理王家主力王导的欣赏。桓温家主力桓温温,长期盯着东晋司马家,怎么会错过这个机会?他第一次伸出橄榄枝,邀请谢安成为司马。

桓温第一次北伐时,前秦丞相王蒙看到桓温觊觎司马王位。早已成为精子的谢安自然知道,谢万在出征前去世了。谢安急忙回家哀悼,并被召入朝廷,晋升为官方部门的书记。在桓文文方面,第三次北伐的惨败使他开始致力于回到朝鲜与司马家族打交道。当他准备取东晋时,他不想像王家叛乱的王敦一样在权力的巅峰时期死亡。

王家和桓温家已经在东晋形成了门阀。虽然相当于傀儡皇帝的司马家很害怕,但毕竟这两个家庭很快就做了“威胁天子命令诸侯”的事情。在这种门阀权力的竞争下,一直相当本分,而早年以淡薄远名的谢家自然成为司马家第一个晋升的对象。公元380年,由于前年谢安的侄子谢玄在秦晋淮南战役中歼灭了秦军,谢安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谢安被封为建昌县公,开府仪与三家公司、首相一人之下。

让谢家真正成名的机会是历史上的“飞水之战”,甚至直接影响了中国整个历史进程。公元383年,前秦皇帝傅坚亲率领数百万胡族大军南下伐晋,试图统一中国。无奈之下,谢家亲率领自己的家族府兵,8万北府兵迎难而上。出乎意料的是,谢家以不到1-10的比例获胜,这不仅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战争,也成为谢家登顶的战争。战后,孝武帝封谢安为十五州军事长官,加假黄斧(类似尚方剑),即使谢安想拒绝自己的头衔,朝廷也不允许。在飞水战争后的第二年,谢安开始了北伐,收获了许多好消息,把整个黄河以南都回到了东晋地区。谢家势力如火如荼,甚至完全架空了皇家司马家。

[img]676275[/img]

但谢安毕竟是谢安,骨子里还是一个名力淡薄的浪漫才子,而不是现在换个权势倾向于野外的宰相,导致他和王家王敦、桓温家桓温温不一样,他只是为了家庭利益挺身而出。公元385年,谢安勇往直前,主动交出权力,自己跑去隐居。可以说他是“第一个真正的名人”。不幸的是,他在同年10月去世了。

那么,如果谢家当时真的造反,能代替东晋司马家吗?公元420年,谢家的家臣、谢家北府兵的长官刘裕以北府兵为皇帝,成立了刘宋。你怎么说?

庾家

与“王、谢、桓”三大家族相比,东晋另一个豪门“余家”可能听说过的人相对较少。这就是余家的力量恰好在王家和桓温家的巅峰之间,然后是谢家。时间太短,导致即使“余家”控制了大部分东晋,名气也不为人所知,在历史上逐渐下降。

余家在东晋起家是余亮的功劳。他的妹妹余文君是晋明帝的妃子,他的父亲是丞相军事顾问余晨。当时,他曾与王导统一执政。然而,余家的巅峰仍然是在他的弟弟余冰掌权期间。王导于公元339年去世。余冰以中国书记监督管理局、都督扬兖州军事等职代替王导,成为东晋丞相。于亮的三弟于毅是豫州刺史,兼任四郡军事,而四弟于毅则是荆州等六州军事,几乎是东晋的大部分力量。

然而,与其他三家相比,余家的遗憾是,在这些兄弟的巅峰时期,他们的生命太短了。首先,公元342年,三弟于毅不知道哪根筋错了。他去毒王家的江州刺史王允之也被王允之看穿了。晋明帝很生气,于毅不得不自杀来拯救他的家人。两年后,于家主心骨于亮因办公过度劳累而死于积劳成病。第三年,唯一的四弟哈莱姆在准备北伐的路上又病逝。

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余家的三个巅峰人物都去世了,这无疑是对余家势力最致命的打击。更可怜的是,余毅的遗嘱是将余毅的所有权力移交给儿子余爱志。出乎意料的是,所有的桓温都被改变了,这直接导致了桓家的崛起。此外,余家剩下的孩子要么被桓温抛弃,要么被他流放。因此,余家在东晋没有权力。

纵观东晋门阀,有历史进程的需要,也有人性的巅峰决斗。其中,最负责任的余家落下了一个糟糕的结局,但奸诈狡猾的桓家成为了唯一一个短暂取代晋朝的家庭。王家的悠久历史和谢家的激流都是历史舞台上发人深省的浓墨。


余家,东晋四大家族之一,掌握了整个东晋的权力,却在历史上无名余家,东晋四大家族之一,掌握了整个东晋的权力,却在历史上无名

,,,,,,,,,

  • 张轨简介 晋武帝时期任凉州牧的张轨生平
  • 张轨(255年-314年),字,安定乌氏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晋朝时任凉州牧,是前凉政权的实质性建立者。张傲和张茂都...

  • 刘聪简介 十六国时期,汉朝国君昭武皇帝刘聪生平
  • 刘聪(?-318年8月31日,字玄明,新兴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名赵,史称前赵)国君。汉光文帝刘渊第四...

  • 王戎简介 西晋时期名人[竹林七贤]王戎的生活
  • 王戎(234-305年),字俊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王荣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

  • 余喜介绍了东晋天文学家宣夜的继承余喜的生活
  • 余喜(281-356年),字仲宁,余姚人。博学好古,尤喜天文历算。郡守诸葛恢巡视余姚,任功曹。晋永嘉元年(307年)被征为博士;咸...

  • 山涛简介 西晋名人[竹林七贤]山涛生平
  • 山涛(205-283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五指西)人。西晋时期的名人、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早逝,贫穷的家庭。好老庄...

  • 晋孝武帝司马曜,历史上被一个女人活活闷死。
  • 虽然这位皇帝是一位致力于国家事务、重用贤臣的君主,但他也是一位嗜酒如命的君主。可怜无辜的悲伤催促皇帝,因为他喝酒后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