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电视剧中经常有这样的桥梁。即将被处死的大臣们拿出祖先的免死金牌,拯救了他们的家庭。虽然这是电影和电视剧的情节,但历史上确实有免死金牌。它通常由皇帝分配给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即使他们将来犯了错误,他们也可以用金牌免除死亡。那么这真的那么有用吗?看看历史上的案例。
这枚免死金牌的前身是丹书铁券,是刘邦创造的。当时,丹书铁券没有免死功能,但它承诺他们的后代可以代代享受荣耀,但代代相传,这是对英雄的一种奖励。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据统计,汉代有100多人接受了奖励,但后来刘邦越来越害怕自己的权利会受到威胁,开始杀死对手,100多名英雄,最终安全生活只有五个,其中最熟悉的是韩信,曾经为刘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刘邦越来越害怕他的力量和声誉,最后即使他有丹书铁券,也救不了他的命。
从那以后,历代都会颁发这样的铁卷,并在上面标注文字,记录大臣的功绩。一般来说,他们会给予一些优惠待遇或减轻处罚。后来,他们逐渐演变成免死金牌。宋代的免死金牌更有效。众所周知,周朝的统治者是柴氏,但赵匡胤成立宋朝后,并没有杀死他。相反,他给了他一枚免死金牌,上面写着即使他犯了谋逆罪,他也只能在监狱里自杀,而不是在市场上行刑,这足以表明他对柴氏的善良。而柴氏从此非常安分,安度晚年,赵匡胤死后也曾后代家人。
在明朝,免死金牌非常戏剧性。当时,朱元璋刚刚建立了明朝。为了稳定和奖励这些英雄,朱元璋颁发了大量免死金牌。为了防止欺诈,此时的免死金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给予奖励的英雄的,一半留在皇帝身上,等到你想使用它,然后找出它是否正确。当时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都被封为官进爵,那么他们真的能安度晚年吗?当然,结局并非如此。众所周知,明朝的免死金牌是“含金量”最低的朝代,这些大臣最终都没有好的结果。
[img]676295[/img]
朱元璋晚年越担心自己的国家。当时确实有一场功臣混乱,想取而代之。然而,朱元璋想把他们全部除掉,以防将来发生麻烦。于是他找了个借口把他们都判死罪。很多人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免死金牌,想救家人的命。然而,朱元璋指出了金牌的背后。原来这里还有四个小字,就是谋反除外。也就是说,除了谋逆罪,其他罪行都可以避免死亡,但皇帝想给你一个谋逆罪,太简单了。
[img]676296[/img]
由此可见,历史上颁发的免死金牌其实很多,但真正起作用的却很少。归根结底,在那个时代,江山始终是皇帝一个人的。免死金牌只是他们稳定朝廷的工具。当真正涉及到江山和个人利益时,皇帝永远不会心软,总会找理由杀了你。即使有更多的免死金牌,也没用。皇帝还有很多杀人的借口。毕竟,这枚免死金牌的最终解释权归皇帝所有。
为什么说朱元璋给的免死金牌很戏剧性? 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