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发生了一系列奇怪的事情。李自成两年前四处奔波,率领20多万农民军进入北京。明朝崇祯皇帝自杀,李自成开始称帝,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朝似乎又出现了。但仅仅一个多月后,李自成在山海关大战中败涂地,清军开始入主中原。在这里,如果没有吴三桂的问题,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假设。李自成能把清军挡在山海关外吗?
[img]676285[/img]
一、清军逐渐成熟,各兵种齐全
@ 让我们来看看清军的实力。清朝入关前,清朝控制了东北和蒙古的大片地区。后金时期,后金军确实以骑兵为主,各种战术相对单一。然而,随着与明朝作战时间的增加,后金军队逐渐建立了自己的重步兵部队,在武器和战斗质量上都超过了明朝步兵。清军建立后,逐渐认识到火器的威力。孔有德率领火器部队叛变后,清朝有了自己的火器部队。此后,清朝在战争中非常重视掠夺工匠。开始按照明朝火器的风格进行模仿,因为没有像明朝那样偷工减料,清军的火器质量也超过了明显。至于骑兵,清朝本身就是从骑兵开始的,骑兵的水平远高于明朝。即使是精锐的关宁铁骑,最多也接近清骑兵的水平,根本无法超越。
[img]676286[/img]
明末与明军作战时,清军出现了各兵种联合作战的味道。事实上,在皇太极去世之前,清朝高层的贵族大多反对入关,觉得现在的日子很好。若入关,面对中原庞大的人口,担心自己无法统治。相反,投降的明朝官员积极鼓励南下。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贡成为摄政王。多尔根开始偏向南下派的意见,准备进入中原。不到一年后,李自成进入首都,明朝崇祯皇帝自杀,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多尔根日夜聚集了所有的部队,南下兼程。就在这时,明朝将领吴三桂和李自成翻脸,为了对抗李自成,吴三桂向清朝求助。吴三桂的3万多军队在那场著名的山海关战争中起到了消耗农民军的作用。但即使没有吴三桂军队的帮助,李自成也挡不住清军。
二、李自成的农民军以明朝降军为主
在李自成经常进攻的两年前,李自成也被明朝将领孙传庭等人打得四处逃跑。明末,虽然各地农民军数量众多,但却包裹着大量的老幼妇女和儿童。这是一种典型的流寇战术。李自成可以用这种方式约束大量人口,但他的战斗力并不强。在明朝正规野战军的打击下,农民军一般会四处奔跑。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大量的明朝官兵加入了农民军。由于财政崩溃,明朝很多官兵拿不到工资,官兵靠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由于生命的迫使,许多明朝官兵加入了农民军。由于接受了正式的训练,他们对明军的战术有了很好的了解,这些明军很快就成为了李自成的精锐部队。在著名的山海关大战中,李自成的农民军和吴三桂的关宁军采用了阵型和战术。由此可见,明朝降军是李自成军队中的主力军。
[img]676287[/img]
然而,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这些明军投降李自成只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家国大义。如果清朝能给出更好的条件,或者李自成即将失败,这些明朝降军肯定会背叛李自成。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李自成逃往陕西后,山西、河北等地的农民军先后向清朝投降。最后是战斗力问题,李自成名义上有几十万军队。但实际使用的兵力非常有限,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武器装备,李自成的农民军都不如明军,与关外的清军相比差距更大。即使没有吴三桂的影响,李自成也无法阻止清军入关。虽然农民军和清军在一系列的战斗中也有小规模的胜利,但数量很少。在几次至关重要的战争中,清军利用各方面的优势多次击败李自成。
[img]676288[/img]
三、李自成处理政务的能力不多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李自成自己的水平。虽然李自成也是农民首领,但远低于刘邦或朱元璋。从李自成的一系列表现来看,李自成处理政务的能力并不大。当时,北方经济已经崩溃。虽然李自成进入京师,但后来开始面对如何处理北方复杂局势的问题,这是李自成做不到的。即使在这个时候,清朝没有立即进攻,李自成也会遇到一系列内部问题,陷入集团崩溃。后来的太平天国,还有杨秀清、陈玉成、李秀成苦撑局面,李自成有谁?所以历史上南北朝不会出现,清朝入关的趋势已经无法阻挡,依靠李自成的水平和农民军的实力也无法阻挡清朝入关。最大的变量是南明政权。南明政权可能与清朝形成南北朝对峙,李自成将成为历史。
为什么要说吴三桂军队的帮助? 李自成也挡不住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