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华文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也非常依赖农业。一旦发生灾荒,家庭破裂,国家动荡,如元末和明末的农民起义都伴随着灾荒。人们往往没有食物吃,政府救灾不到位,容易形成大难民,朝廷难以控制。灾荒往往伴随着瘟疫,灾荒严重的地区往往是十室九空,要么饿死,要么逃跑。
[img]674745[/img]
这里只讨论蝗灾,那就是蝗灾来了为什么灾民不吃蝗虫?要知道蝗虫的蛋白质含量也很高。
事实上,一开始,人们真的不吃蝗虫。在唐朝之前,蝗虫也被称为蝗虫之神。人们不仅不吃它,而且还崇拜它。当然,原因是他们想让它快点离开。毕竟,这是封建迷信。后来,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他是一个吃蝗虫的人。这个人仍然很有名。他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人吴颤在《贞观政要》中记载了唐太宗吞蝗的故事。贞观两年,京师蝗虫大起,大臣报灾。唐太宗听到这件事很感动,但他没有跳出晋惠帝司马忠的那句话“为什么不吃肉末呢?”相反,他提议亲自去灾区。
[img]674746[/img]
看到灾难后,唐太宗更加感动,抓了一只蝗虫,说了这样一句话:“它有灵性,但当它侵蚀我的心时,它对人民无害。”其实就是说:“你敢吃饭,我就吃你!”然后放进嘴里吃。唐太宗的举动不仅表明他像儿子一样爱人民,还呼吁人们吃蝗虫,一举两得。有一段时间,官员们有了一个样本,拿起蝗虫就是吃,灾区的人们开始兴起吃蝗虫。
那么为什么会有大量的受害者饿死呢?他们没有吃蝗虫吗?他们真的没有吃蝗虫,但他们不想吃。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们不能吃,另一个是他们不够吃。
虽然蝗虫很多,但人们来去无踪。他们可以在几天内吃掉你田里几亩的食物,但你不能一下子吃完所有的食物。此外,受害者饿得虚弱。他们怎么能有力量和精力去捕捉蝗虫呢?蝗虫不想吃就吃。
[img]674747[/img]
此外,我们从能量和食物链的角度进行分析。假设人们种植的食物足够美味,这些食物被蝗虫吃掉,人们吃掉了所有的蝗虫,但它们伴随着大量的能量损失。即使人们吃了所有的蝗虫,也可能没有用处,蝗虫也不能吃,只能饿。
为什么古代蝗虫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不吃蝗虫呢?因为蝗虫不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