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实际上是一部朝代替代史。每当朝代衰落时,不仅会出现无数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还会有周边民族等待窥视的机会,尤其是蒙古和满族,这两个北方民族。在本期中,让我们讨论一下明末抵制满族入关的三元将军辽东三杰,让你真正明白什么是自杀。
辽东三杰是指熊廷比、孙承宗、袁崇焕。他们都是明末的军事指挥官,在明朝对抗辽东后金入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被后人称为辽东三杰。
3 熊廷璧——为阉党所害
熊廷璧(1569-1625年)字飞白,号芝冈、汉族、湖广江夏人、明末将领、万历进士、楚党。推官推皇史,巡逻辽东。
熊廷璧在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被命令巡逻辽东。万历47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为代表杨镐,经过辽东,招募流亡人员,清理军令,制造战车,制造消防器,清理战壕,修复城市,守卫大固。西宗即位,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攻破辽阳,再任辽东经略。与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不和,最终战败溃退,广宁失守。他成了囚犯,不幸陷入了党争。虽然他曾经是楚党,但他与东林党关系密切,与东林六君子关系密切。还有传言说杨涟弹劾阉党的奏疏来自熊廷璧。天启五年(1625年)被杀,并传首九边。在崇祯二年(1629年),熊廷璧可以归葬故里,有《熊襄民公集》。
2 孙承宗-城破后上吊自杀
孙承宗(1563年至1638年),名为凯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人。他不仅是明末的军事战略家和爱国者,也是教育家、学者和诗人。他曾是明末朱由校的教师和文坛领袖
。孙承宗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修建关宁锦防线,领导军队11万人,收复失地400多里。他选拔培养了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修建了9座大城市、40多座小城堡和500多公顷屯田,安置了近百万战争难民,迫使努尔哈赤撤退700英里。后来,他被魏忠贤嫉妒,辞职回家。
崇祯元年(1628年),皇太极绕过关宁锦防线,进入长城。北京师傅很着急。在危机时刻,孙承宗开始使用法令。起家见,议守北京师傅,出镇通州,调度援军,追回将军。重镇山海,袭击敌人后,迫敌出塞,收复四镇,然后整理关宁。在高阳县住七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攻打高阳,孙承宗率领全市人民及其家人守城。城破后,他上吊自杀
。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被追赠太师,并被称为“文忠”。清高宗追求“忠诚”。有诗集《高阳集》、军事作品《车营扣答合编》等。
1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袁崇焕(1584-1630年)出生于广东东莞世杰,祖籍广西梧州。明末蓟辽督师。万历47年(1619年),中进士通过自荐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重视,守卫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他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但魏忠贤不允许辞职回家。
[img]674675[/img]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重新启用。在崇祯两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后,魏忠贤余党“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以“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被处决后,明朝人争相吃肉,但在清乾隆时期,他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评价一直褒贬不一。
明末有多黑暗?辽东三杰没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