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清宫是唐代封建皇帝游幸的别宫。后来又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背山面渭,倚历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历山上下。初名“汤泉宫”,后改名为温泉宫。唐玄宗更华清宫,又称历山宫,又称历山宫、绣岭宫。唐初建于华清宫,唐玄宗执政后鼎盛时期。唐玄宗精心经营建造了如此宏大的离宫,他几乎每年十月都会来这里游幸。岁末归长安。安史乱后,政局突变,华清宫的幸运迅速衰落。唐朝以后,几代皇帝很少去华清宫旅游。后来皇家有修复,解放前汤池稀疏,宫殿萧疏。自1959年以来,人民政府对华清池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建造背景
唐代封建皇帝游幸的别宫是华清宫。背山面渭,倚历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历山上下。唐诗人白居易诗中写道:“高高丽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清人钱维乔《华清宫》诗道:“华清宫历山足,玉殿千重相连”。骊山风景宜人,温泉荡邪祛病。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传说已经成为周天子的幸运之地。那时候的温泉叫“星辰汤”。《三秦记》记载:“始皇初,砌石起宇,名历山汤,汉武加修饰”。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使大冢宰宇文护造唐石井。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列植千株松柏,修屋建宇。规模逐渐形成到唐代。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赵左卫将军姜行本将作为大师阎立德建宫楼阁,并将其命名为“汤泉宫”。《册府元龟》载:“贞观二十二年(648)正月戊戌,帝如温汤。以群臣为御制碑的桂卯。两年(671),唐高宗咸亨改名为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年(747),更温泉宫为华清宫,“环宫所置百司区署,诏关总经度过历山,疏岩剔源,为天子游览”(《唐书·房关传》)。由于华清宫位于历山,又称历山宫,又称历宫。《历宫高》诗白居易:“历宫高兮入云”。骊山如锦若绣,一名绣岭,宫因山名,又名绣岭宫。以“绣岭宫”为诗名的唐代诗人崔涂、李商隐、崔道融咏华清宫。
历史变迁
唐初建于华清宫,唐玄宗执政后鼎盛时期。唐玄宗精心经营建造了如此宏大的离宫,他几乎每年十月都会来这里游幸。岁末归长安。所以有句名句“十月一日天子来,青绳御路无尘”。据清乾隆《临潼县志》记载,从开元二年(714)到天宝十四年(755)40年,先后出游华清宫36次,有时一年两次,其微行间出行无法计算。幸运的是,规模很大,“千乘万旗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八十一车千万骑,朝有宴饮暮有赐”。以华清宫为中心,将长安政府机关迁往历山,形成了一座新城。安史乱后,政局突变,唐玄宗终于从皇帝的宝座上摔了下来。华清宫之旅迅速衰落,唐朝以后几代皇帝很少出游华清宫。
后晋高祖天福年间,将破坏的华清宫“改为灵泉观”,送给道士。宋代,“汤所馆殿,鞠为茂草”,建筑已十分破旧。宋人只能根据华清宫的遗迹,“出版故宫图于石”,让后人知道唐代华清宫的全盛时期。至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前,赵志古等人组织民间力量,15年内对华清宫进行了翻新,建成了朝元、冲明二阁、九龙、芙蓉等八座大殿(据乾隆本《临潼县志》)。后来逐渐萧条。42年(1702)冬十一月西巡时,清圣祖康熙也重建了华清池(原华清宫),他曾“驻足温泉”。民国时期,也进行了几次改造,但华清池和历山古建筑大约是清初重建后保留的模式。解放前,汤池很少,宫殿很小,一片破败的景象。
自1959年解放以来,人民政府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开辟了汤池、寺庙、酒店和花园,使古代华清宫焕发青春,成为人们的娱乐场所。
华清宫在哪里?唐代华清池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