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市面积过大,人口过多。
唐代长安市辖区人口达到200万,城墙内人口超过100万。唐初以后,常态下关中的粮食供应一直不能完全自给自足,需要依靠大运河转运到渭河,战时只会更加严重。相比之下,明清北京面积小,人口自然少。明朝时期,北京人口刚刚达到70万(万历年间),清朝中期超过100万,但当时全国人口已超过1亿。虽然唐朝长安城周边的驻军在全国很多,比如神策军已经达到了15万到18万,但是城市面积可怕的84平方公里是北京的两倍半,在平原上。防守拉长后,兵力分散。此外,神策军最初负责的驻军范围不仅是长安城,而且是整个关中京畿道地区,军队分散更加严重。所以可以想象,在战时这么多人口并非一般小镇在守城战中能够平静地凝聚起来。市民人口大于军队数量,不吃...
[img]674327[/img]
城市建设的后果之一是战时防守难以组织,防守军队的数量要足够,调动要快,其成本远高于关中四塞的四级防守。因此,广义上,长安是由关中组成的京畿道地区。碰巧关中四个方向都有危险可守。东门潼关、西门散关、北门萧关、南门武关自然形成了城防体系。事实上,整个关中地区都是一座大“城”,历代也对关中进行了整体规划。而长安城本身更像是整个关中的“皇城”或“内城”。从这个角度来看,不仅长安,任何古城一旦外城突破,内城防守的失败都是时间问题。另一点是潼关与长安城的距离非常合理,一两天就能到达,而大部队需要四五天或更慢,这给了城市足够的周转时间逃跑。基本上,只要潼关一败长安市的组织撤离,然后开门投降,反正也打不赢,连打都没打多少。
相比之下,汉长安城的规模要合理得多,所以每一个乱世都可以是一场战争。事实上,汉长安城是古代历史上同一座城市中站立时间最长的城市。从西汉刘邦建城到隋朝废弃,这座城市已经使用了900多年,这也表明西汉建城是合理的。明清时期,西安城较小,但城高墙厚。民国时期,仍有两只老虎守卫长安,这也可以说明其防御能力。
[img]674328[/img]
唐长安城的设计、规划和建设在当时远远超过了中古时期的发展。一千年的跨度是世界上无可争议的第一个城市。直到21世纪初,现代西安主城区的规模才会覆盖唐长安城的城墙。就一千年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这座伟大的城市更像是帝国时代游戏中奇迹般的建筑。她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一个首都,甚至一个城市,是中华帝国创造的文明处于巅峰时期的象征,是统一大帝国宏伟的体现。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长安城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城市。
为什么唐长安城的防御能力这么差?很容易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