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风格的特点是内容以儿童风格为主。结构深刻细致,注重和谐的节奏,圆润的语言,清新美丽,具有柔和的美。但内容相对狭窄。
由于长期以来大多数词都趋于柔和,人们形成了以优雅为正宗的观念。例如,王世珍的《燕州山人词评》以李后主、刘勇、周邦彦等词家为“正宗词”,代表了这一观点。优雅的词风长期以来一直主导着词坛,直到南宋姜奎、吴文英、张燕等大量词家从不同方面受到影响。
《漱玉集》李清照、李之仪的《姑溪词》、欧阳修的《六一词》、刘永的《雨林铃》都是不错的作品。
[img]672446[/img]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两派,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迅(字世文),有《诗余图谱》、南湖诗集。清人王士珍的《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日婉约,一日豪放。王又华的《古今词论》引张说,大意略同。徐师曾(字伯鲁,明嘉靖时人)在《文体明辨序说》中也指出:“至于它的话,有婉约的人,有豪放的人。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以婉约为正。徐师曾的说法与张相近。优雅大胆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丰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宋词的风格有两种基本倾向,即“阴柔”之美或“阳刚”之美,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是婉转含蓄的意思。这个词始于先秦,魏晋六朝人用它来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的《袁绍与公孙赞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在词史上婉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历史悠久。单词最初是为了合乐演唱而写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大多是娱乐客人。演唱场合无非是宫廷贵家和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离不开思别愁和闺房怨恨,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载着其他情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然他们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加精致,可以有自己的魅力,成为自己的家庭,但一般来说,他们并没有脱离万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大多使用“婉美”(《甘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缪缪宛转"(酒边词序)、用“曲折委婉”(乐府余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种类型的词风,应该说是经过长期酝酿的。
婉约派有什么特点?作品有什么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