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地理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地理模式就像一个不规则的围棋盘。在这个不规则的围棋盘上,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是它的四个角落,山西、山东、湖北和汉中是它的四个角落,中原是它的中央腹地。
中华民族的传统领土位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禹贡九州图将世界分为九个州,豫州居中。这就是棋盘布局。
[img]673154[/img]
关中位于中国棋盘式地理格局的西北角。关中腹地是渭河、泾河、洛河及其支流形成的冲积平原,被称为“800里秦川”。
山川环绕,可作为障碍,是关中的战略优势;农业发达,可储粮养兵,是关中的经济优势;人烟密集,民尚耕战,是关中地位的社会基础。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夫人必在东南,收功人往往在西北。”
所以,西周,秦,西汉,唐选择关中作为首都。
[img]673155[/img]
关中周围有函谷关、武关、散关、萧关四个关口。这四个关口控制着关中地区几个主要方向的出入口。
关中东至中原称为萧函古道。函谷关和潼关位于萧函古道的东西端,是关中最重要的关口。武关是连接河南南阳的关中东南门户;散关是关中连接四川的门户;萧关是关中西北的门户。
除了四塞,还有一个渡口,也是进出关中的重要通道,那就是蒲津。这是从山西进入关中的跳板,也是从关中进入山西的桥头堡。
控制关中,迈出一步,武关方向应该是南阳盆地的进步,蒲坂方向应该是晋西南的进步,海关方向应该是汉中的进步,萧关方向应该是陇西的控制,潼关方向应该是河南三川谷的进步,控制信件的危险。
长安衰落的原因有几个:
@ 关中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春秋战国时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高达53%。《史记》曾描述周天子在陇东森林草原上追鹿。汉代森林覆盖率降至42%,唐代宫殿建成,森林覆盖率降至32%。森林覆盖率降低,环境逐渐恶化。
@ 首都人口增加
据《诗经周颂》记载,周朝首都镐京人口约5万至8万。
《汉书·地理志》记载,长安人口约30万,西汉元年(公元2年)。
唐大历九年(公元774年),长安人口约70-75万。这是古代长安人口的巅峰。
隋唐时期,都城人口增加,日常生活中木材供应紧张,粮食关中平原难以自给自足。杨迪皇帝挖掘大运河运输粮食供应长安。唐代长安市粮食供应不足,黄河三峡天然危险阻碍粮食运输。灾难发生年份,皇帝多次带大臣到洛阳解决吃饭问题。
综上所述,生态恶化导致农业供给能力下降,社会发展导致首都人口增加。隋唐时期,这一矛盾日益突出。长安城的粮食供应已成为国家的一大负担,长安不再适合担任首都。
[img]673156[/img]
唐末乱世后,中国经济中心东移,洛阳一如既往地成为中心城市,连接大运河的汴梁也占据了地理优势,成为北宋的首都。北宋汴梁是首都,洛阳是经济文化中心。
北宋金灭后,游牧民族从气候和祖籍附近考虑,将首都定在北京,元明清至今。
长安,曾经的帝王之都,从唐朝开始就成了废都。
唐朝以后,长安是如何逐渐成为废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