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北魏分裂的分裂政权:西魏的发展史

西魏(535年―556年),北魏在中国南北朝分裂的割据政权。宇文泰拥有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国号大魏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遗址)与高欢控制的东魏、南梁对立。政权由宇文泰控制。到557年,它被北周取代,经历了两代三帝,持续了22年。

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以魏孝文帝孙子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统,西魏开始。551年,元宝被烧死,长子元钦嗣位。元钦554年被宇文泰废除,不久就被毒死了。元宝炬四子元廓即位,称元年,为迎合宇文泰胡化运动,被迫改姓拓跋。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继承。557年,宇文护得将领支持,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灭亡。

在整个西魏统治时期,权臣玉文泰一直控制着政权。在他的努力下,他任命苏绰和其他人进行改革,并采取与北方进攻的南方政策,使西魏进一步强大。成都甚至攻入南梁,夺取了南朝西川荆雍的领土。随着北方经济的逐步恢复,人们安居乐业,在三场战役中击败了东魏军队,为北周统一中国北部和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西魏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国力日益强大,有效抵抗了东魏的多次进攻。此外,在废帝两年(553年)获得南朝梁的蜀国,第二年获得江陵。557年初,宇文觉得废魏恭帝自立为帝,即孝闵帝,成立于北周。

[img]672812[/img]

永安三年(530年),何拔岳以2000名疲惫之卒横扫三秦之地的劲敌。
二朱家族灭亡后,何拥兵关陇,与高欢对峙。永熙三年(534年),侯莫陈悦暗中倒向高欢,诱杀何拔岳。何拔岳老部推荐宇文泰继任军主,击败侯莫陈悦。后来,北魏孝武帝元修与高欢不和,入关投靠宇文泰,任命他为将军,雍州刺史书令。

永熙三年10月17日(534年11月9日),高欢又立元善见为帝,迁都于叶(今河北邯郸临漳西南叶镇)。永熙三年闰十二月十五日(535年2月3日),宇文泰杀北魏孝武帝元修,立元宝炬为皇帝(魏文帝),改变元统,宇文泰为宰相,都督中外军事大行台,军政大事全部来自泰国。从此,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高欢和宇文泰住在一起。军国大事总是属于政府,成为实际统治者。元氏皇帝只是一个傀儡。

交战东魏

大统元年(535年)春正月,东魏大兴台商书记司马子如率军再次攻潼关。看到宇文泰已经准备好了,他挥手攻打华州(治华山,今陕西华县),依靠刺史王的死战,打退了东魏的进攻;大统二年三月,高欢率领万骑袭夏州,迁徙5000户。不久,他袭击了灵州,迁徙了5000户。大统三年正月,高欢率领屯蒲阪(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在黄河上架起浮桥,准备渡河攻潼关。高欢依靠军队的力量,每年进攻西魏。虽然他没有成功,但宇文泰知道,从长远来看,西魏的劣势必然难以支持。首要任务是提高士气,增强战斗力,探索军队来源,扩大军队。[7]

大统九年(543年)2月,高欢将军10万人渡过黄河。根据芒山(洛阳西北)的阵容,宇文泰率领军队进攻芒山,战败大败,士卒损失6万余人。经过几年的运营,一支军队损失了大部分。当时关陇地区鲜卑人数有限,不可能补充大量军队。因此,莽山战争结束后,宇文泰开始从汉族中部吸收士兵。3月,他宣布征募关陇地区强大的地主武装部队。在北魏末年的关陇起义中,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豪强地主组织了乡兵。东西魏分立后,这些地主的武装力量没有解散,仍然控制在豪强手中。宇文泰通过招募强大的军事措施,这些分散的乡镇武装成为中央军队的一部分,由政府选择关龙地区著名人物领导,因此,不仅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削弱了北魏末年以来的地方力量,而且促进了武川军事集团与关龙地主的联合。此后,到大统16年(550年),征兵对象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均田户,西魏军队中汉族士兵的比例进一步增加。

[img]672813[/img]

大统十二年(546年)9月,高欢率领大军10多万人围攻西魏玉壁(今山西省吉山县西南部),想拔掉西魏安汾水下游的钉子。西魏并州刺史韦孝宽镇守玉壁,顽强抵抗。高欢先后采用断水、火攻、挖隧道等战术。围城50多天,士卒死亡7万多人,未能攻下玉壁。最后,高欢生病了,不得不解围。玉壁之战,高欢倾力而出,攻一孤城50多天,智力困倦,甚至愤怒成病,转年正月,发病而死。此后,西魏扭转了过去的劣势,与东魏势均力敌。

高欢死后,子澄即位,高澄与手持重兵的侯景不和,畏景权重,欲夺其兵权,侯景以河南十三州之地降于西魏。宇文泰接受了侯景的投降,对机器诈骗权的侯景非常谨慎。他分配军队接受侯景占用的土地,并示意景交出军队,进入朝鲜长安。当时,侯景叛变后,高澄也派大军进攻,于是侯景转向萧梁,造成了侯景之乱。在平定侯景之乱的过程中,萧氏兄弟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宇文泰趁机夺取土地,赢得了汉东、益州、襄阳(今湖北襄樊)等地,控制了长江上游和汉水。

[img]672814[/img]

后期统治

大统十六年(551年),元宝被烧死,长子元钦嗣位。

大统十七年(552年),侯景败亡,梁武帝第七子萧诠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县)称帝,是梁元帝。在侯景未平之前,萧艺曾称臣于西魏,与西魏签订联盟;西魏以陵(今湖北潜江西南)、梁以安陆(今湖北安陆)为界,请与附庸并送质子。宇文泰派使臣宇文仁恕到江陵聘问,梁元帝告诉宇文仁恕,梁已统一,西魏应将所占梁、益、襄阳等地归还梁朝。宇文仁恕还起诉宇文泰后,泰认为既取得了梁、益,就应该进一步规范江汉,此时萧解侄萧解朝西魏,要求出兵击解。于是西魏恭帝元年(554年)九月,宇文泰命于金、宇文护等,率步骑5万,进攻江陵。11月,当城市破裂时,梁元帝被处决。魏军选择了10多万江陵人的男女,驱逐回关中。他只把一座空城留给了小毅。同时,他将梁朝控制的雍州县带回了西魏作县。这样,西魏的领土就扩展到了今天的四川和湖北。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元钦被宇文泰废弃,元廓即位,改名为拓跋廓,即西魏恭帝。西魏恭帝元年(554),以有功将领继承鲜卑三十六国和九十九姓。除了一些已经用鲜卑复姓的将领,那些已经在太和改制时把复姓改成单姓的将领,又改成了复姓。如果他们已经用了汉姓或者原本是汉姓,他们会给他们鲜卑的姓,比如李虎给大野姓,李碧给徒弟何姓,赵贵给乙弗姓,杨忠给普六茹姓。所有统领的士兵都以他们主将的鲜卑姓为姓。

走向灭亡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三月,宇文觉以自己的儿子被宇文泰立为世子;四月,他被崇拜为将军。十月,宇文泰去世,宇文觉的继承人是太师和大冢宰。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开始支持15岁的宇文觉继承父亲的地位,并由宇文护理。十二月,魏恭帝下令以岐阳之地封宇文觉为周公。

西魏恭帝四年(557年)正月,在堂兄玉文护的支持下,玉文护逼迫西魏恭帝拓跋廓将王位禅交给玉文觉。玉文觉被称为皇帝,被称为禅宗,正式被称为天王,国名大周,历史被称为北周,这是北周的开始。追求玉文泰为文王,母元氏为王后。立妃元胡摩(西魏文帝第五女晋安公主)为王后。


北魏分裂的分裂政权:西魏的发展史北魏分裂的分裂政权:西魏的发展史

,,,,,,,

  • 宋武帝刘裕进行了几次北伐?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 刘裕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建立者,历史上的宋国共有三个,一是微子启在殷商灭亡后建立的宋国。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刘裕创立的...

  • 曹景宗简介 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曹景宗生平
  • 曹景宗(457-508年)字子震,新野(今河南)人,南北朝梁朝名将。出身将门,小时候以勇敢著称。后来跟随萧衍(后来梁武帝)起兵,南...

  • 为什么宋武帝刘裕北伐失败?皇帝梦凌驾于统一大业
  • 北伐失败,刘裕将皇帝梦凌驾于统一河山大业之上,在争权夺利的政治竞争中失败。 100多年来,东晋北伐多次,均以失败告终。离...

  • 贾思勰简介 贾思谢,南北朝北魏杰出农学家
  • 贾思勰(jiǎsīxié),北魏时期,汉族、北魏末期和东魏(公元六世纪),益都(今山东省寿光市西南),曾担任高阳县(今山东临...

  • 陈霸先简介 南北朝时期,梁朝陈武帝陈霸先生
  • 陈霸先(503-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傲。陈霸先通过平定“侯景之乱”,逐渐控制了...

  • 宇文觉简介 宇文泰的儿子于文觉,北周奠基者
  •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542年)―557年),字陀罗尼,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人,宇文泰第三子,母亲为北魏孝武帝之妹冯毅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