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GustavMahler,1860-1911)卡里什特出生于波希米亚的犹太家庭。15岁
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我非常欣赏布鲁克纳的音乐。从19岁起,他一直在布拉格、莱比锡、布达佩斯和汉堡担任歌剧指挥官,并开始创作。从1897年起,lo年间担任维也纳
也纳宫廷歌剧院指挥了奥地利音乐界的重要地位。他与一群优秀的音乐家合作,改变了原来的浮潜习惯,使他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歌剧院。因为他在工作
严格要求,永不妥协,因此受到敌人的批评。当他在1907年被迫离开歌剧院时,他4岁的长女去世,被诊断出患有无法治愈的心脏病。然后他去了美国担任纽约大都会
1911年,由歌剧院和爱乐乐团指挥的维也纳死于心脏病。
[img]672800[/img]
马勒是维也纳交响曲作曲家中最后一位。他创作了十首交响曲、三首声乐套曲和一首交响乐套曲。马勒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道德责任感的艺术家。他处于奥匈帝国衰落迅速的时代。他充满人道主义精神,深深同情被剥削压迫的公众。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交响乐和
歌曲的精神和道德作用是“创造世界”,使少数人摆脱粗俗,大多数人进入人类爱的乌托邦世界。他的作品的主题包括自然、民间传说和人类
爱,命运的痛苦挣扎,绝望的悲伤,死亡的沉默和对彼岸的渴望,展现了世纪末的精神特征。马勒是一位抒情的音乐诗人。他的套曲《旅行者之歌》充满了舒柏特式的欲望。《青年魔角之歌》是在德国民间诗歌的启发下创作的,还有动人的《死儿之歌》。这三首套曲都伴随着管弦乐队。
马勒的lo部交响曲和《地球之歌》就像一首大诗,概括了社会生活哲学的统一构思。他的交响曲哲学宏伟,篇幅巨大,乐章数量打破常规,结构复杂
杂项,标题因素,需要一个庞大的乐队来演奏。马勒将他的歌曲与交响曲结合起来,发展了贝多芬第一首声乐交响曲的浪漫风格。他的四首交响曲使用了声音,第一首
二、三、四交响曲加入独唱和合唱,歌词选自《青春魔角之歌》。第八交响曲,即“千人”交响曲,使用了一支庞大的合唱团队。他的其他交响曲也与歌曲有关
一交响曲的主题材料来自《旅行者之歌》;第五、六、七交响曲虽然没有声乐,但在音乐上与《亡儿之歌》有关。马勒根据中国唐诗翻译创作的《地球之歌》是一首歌
结合交响曲的交响乐套曲。马勒的交响曲渗透着奥地利歌曲、舞曲和波希米亚民歌的音调。旋律长,和声表现力强,管弦乐色彩敏感丰富。
理查·施特劳斯(Richa~Strauss,1864-1949年出生在慕尼黑,父亲是圆号手,从小就很严格
慕尼黑大学哲学系学习古典音乐教育。16岁时,他写了交响曲和四重奏。他是20世纪初最著名的指挥家之一,曾在柏林皇家歌剧院和维也纳歌剧院担任指挥。
一九三三年担任德国音乐局主任。一九三五年,他因与犹太剧作家合作而被解雇。战后移居瑞士。
[img]672801[/img]
受李斯特和瓦格纳标题音乐的影响,施特劳斯主要从事19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交响诗的创作,主要作品有唐黄、《死与净化》、蒂尔·艾伦施皮格尔、查拉图斯特拉说,英雄生涯等等。施特劳斯的一些交响诗有明显的哲学标题,其中《死亡与净化》被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净中前奏曲》和《情死》(瓦格纳指挥他们时曾称之为“情死与净”
启发创作,描述艺术家对童年、青春和理想的回顾。他的《查拉图斯特拉》是受尼采同名散文诗的启发,试图总结人类
从起源,通过宗教、科学,到尼采的超人观念。施特劳斯的哲学交响诗是李斯特交响诗的延续发展,它们显然反映了世纪末西方流行的哲学观点 影响。
[img]672802[/img]
施特劳斯的其他交响诗都是描写性的。《蒂尔·艾伦·施皮格尔》描述了一个叛逆和恶作剧的传奇人物,音乐暗示了蒂尔的一些恶作剧场景,以自由的旋转结构
写作。《唐·吉诃德》是一套基于骑士主题的幻想变奏曲,展示了唐·吉诃德的一系列经历,其中对事物的描述甚至是自然主义的具体描述
程度。在这样的描述性作品中,作者往往更注重对人物的表情、动作、情节和场景的详细描述,而不在乎人物的精神和情感内涵。1900年后,施特劳斯转向歌剧领域,创作了莎乐美、埃列克特拉和玫瑰骑士等。施特劳斯是世纪末的技术大师。他结合了从莫扎特到瓦格纳的古典和浪漫的音乐技巧。他的作品结构自由灵活,管弦乐队用多条线形成复杂的编织。
[img]672803[/img]
理查·施特劳斯的音乐显示了世纪末的精神特征。他的作品受到世纪末流行哲学的影响,但与马勒不同,他没有时代社会道德的负担,他有些浪漫
非凡的“乐观”;冷眼旁观的蔑视;幽默的自嘲和傲慢的个人主义。莎乐美病态的情感反映了世纪末艺术的审美和颓废。
理查·施特劳斯:晚期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