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在明朝当官确实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揭示了明朝的监督制度

在洪武时代,当官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高风险职业。“一旦北京官员进入王朝,他就会和妻子一起工作,然后他就会庆祝,认为他会再活一天。”对于腐败官员来说,朱元璋并不软弱,除了邪恶,宁愿杀死1000人,也不愿放过一个,一个腐败案件后来演变成了无数的监狱。其中,最典型的是“空印案”和“郭桓案”,涉及这些案件的人,无情地被杀。

但朱元璋也知道,盲目杀戮不能解决问题,也非常重视官员的思想教育。在当地官员上任之前,他必须告诫他们如何抵御腐败和贿赂的诱惑。他说,老老实实守住自己的工资,就像守住井底之泉一样。井虽然不满意,但可以每天吸水,泉水不会干。腐败,一旦事件发生,不仅被监禁,服劳役,甚至家庭破裂,腐败贿赂的钱也不是现有的。他警告官员们:“我先教后惩,不是不教而惩。如果尔等不听话,硬要贪心,那只有死路一条。”

@ 鉴于元朝法律的“宽纵放松”,朱元璋在正式建国前一年,以唐律为基础,命中书省制定了《明律》。今后,根据新情况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多次修订。洪武30年(1397)重新颁布的《大明律》对反腐败规定既简洁又严格。除《大明律》外,洪武十八至二十年间还亲自主持编制了《大明律》。《大高》是一部律外法典,共四编。洪武年间,《大高》共印行数千万册,每户一本,“家传人背诵,受到惩罚并遵守。洪武二十五年,又编了《醒贪简要录》,颁布全国警告官员。

[img]672102[/img]

原本出于《尚书》的《大厦》一名,描述了周公东征殷商遗民对臣民的训诫。以此为法典名称的朱皇帝,应当取其惩治奸顽,给予训诫。在朱元璋亲自起草《大皇帝》的序言中,他表示,法典的目的是挽救颓废的局面,向世界展示对人民的伤害,并依法约束各司法,防止官员贪污虐待人民。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高》赋予了人们抓捕污吏的权力。@ 朱元璋在午门外特设“鸣冤鼓”,民间人民若有冤情在地方讨不回公道,可上京打鼓直接起诉御状。

朱元璋还加强了监察机构的建设,以掌握官员腐败的证据。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成立了“六科给事中”机构,对“六部”官员进行监督。中级只有七个产品,但权力很大。六个向上发布的文件必须交给事件,事件负责提出驳正意见。皇帝交给事件负责监督。一旦延期,他将向皇帝报告。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进一步改革中央监察机构,设立“都察院”取代御史台。都察院最高官员均与六部平行,合称“七卿”。都御史直接对皇帝负责,对弹劾百官进行调查。都察院下设13处监察御史,任命110处监察御史,分管13处。御史不定期代皇帝巡查地点,“所依藩服大臣,福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除了都察院和六科,朱元璋还建立了锦衣卫,到处都有眼线,监督官员和人民无处不在。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形成了多层次、全面的监督体系,这些监督机构并不统一,具有相互监督的功能。


在明朝当官确实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揭示了明朝的监督制度在明朝当官确实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揭示了明朝的监督制度

,,,,

  • 胡蓝之狱看朱元璋的残忍:明太祖朱元璋的极端统治
  • 朱元璋起自微寒,做了皇帝以后,能够不隐晦他的出身,显示出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信心。但是,他的微寒身世和残酷斗争的经历,...

  • 福王朱常洵是怎么死的?朱常洵生平事迹简介
  • 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钧的第三个儿子,生母是明神宗宠妃郑贵妃,明光宗朱常洛是其异母兄长。明光宗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原本是...

  • 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结局如何?建文帝是怎么死的
  • 关于朱允炆的结局结局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与他的皇后一起被烧死在皇宫中。当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皇宫,宫...

  • 揭露明朝徐达的死因:为什么墓碑比朱元璋高?
  • 徐达一生中留下的最大谜题是他的死。这样的版本是众所周知的。据说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害怕开国功臣会抢走他的天下,于是他下...

  • 从叛军到明朝最后的忠臣:可歌可泣的一生
  • 崇祯皇帝的自杀标志着以崇祯为首的明朝统治的结束,但大明还没有完全死亡。当时,江南地区仍在朝廷委派的官员手中。他们仍...

  • 从暴发户到阶下囚的明朝将军石亨:石亨是怎么死的?
  • 渭南人石亨(-1460年)。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 早年抗击瓦拉,颇有战功。后来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