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仁(-1646年)字九如,北直隶保定人,传崇祯末年东厂提督太监王之心堂兄弟,官苏松总兵。南明弘光时,官员前往浙江定海总兵,统一水手。清兵下浙东时,曾奉表投降,为人民抗清义所感动和遗憾。他们积极支持国家鲁王,进入武宁侯。
历史记录
[img]671943[/img]
陆监国元年(1646年)6月,清军渡钱塘江,当江上师溃,众军皆逃,唯之仁一师坚守驻地。当事情发生时,是带领部分兵员乘船数百艘,携带大量行李从蛟门航海到舟山,计划与明肃虏伯黄斌卿会师共举。没想到黄斌卿竟然炮击王之仁,趁火抢劫王之仁兵船。王之仁讨厌黄斌卿的背信弃义,把93个家庭成员的船凿下来,都淹死了,自己留下了一艘大船。竖起旗帜,大吹大擂直奔吴淞江口。当地清兵认为他是前来投降的明朝高官,不敢忽视,立即转移到南京。
当王志仁看到招抚江南大学士洪承类时,他慷慨地说,他是“前朝的大帅,国死当死,怕埋在鲸蜥蜴里,身死不明,后世青史无所征信,所以他投见,想死在明处耳!洪承类一开始以自己为人,还以为王之仁只是效法自己的松山故智,作秀而已,于是以礼相待,婉言劝他剃发投降。王之仁绝对拒绝,大骂洪承类“反面事仇,先帝赠若官,立庙祠若,祭若,阴若子;若背义亡恩,操戈入室,平夷我陵,焚毁我宗庙,若通天之罪,过李陵,卫律远”。洪承类又羞又羞,无地自容,下令杀了他。
史书记录
据《明季南略》记载:兴国公王之仁,载其妻妾,两子、幼女、诸孙等都沉入蛟门下;捧皇印北面再拜,投之水。独到松江,峨冠登陆;人们震惊地聚观。仁从容入见内院洪承类,自称“仁系前朝大帅,不肯身泛洪涛;愿投见,死于明处”。承类优接以礼;命剃发,不从。八月二十四日(丁酉),见杀。闻之仁骂承类说:‘昔先帝设三坛祭汝,危祭狗乎’!
明朝官员王之仁生平简介,史书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