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想长生不老也就不足为奇了。贩子走卒如此,高官贵戚如此,皇帝更如此。但是,如果你相信吃丹药可以长生不老,痴迷多年,那真的离灾难不远了。
司马丕,东晋成帝司马衍的长子,晋穆帝司马丹的堂兄,初封琅邪王。晋穆帝在升平五年(公元361年)五月去世,没有孩子。皇太后楚蒜子主张立司马丕为帝,司马丕成为东晋第六任皇帝。司马丕登基时,21岁,是成年人。此外,他作为“中兴正统、明德、毛家族”(见晋书)继承了大统。他应该掌权,但帝国的实权被将军桓温控制。司马丕作为皇帝,形同傀儡。
司马丕本来就是“雅好黄老”(见《晋书》),逐渐迷上了佛教和道教理论,因为他受到了权臣的约束,皇权旁落,政治失意,意志沮丧。在佛教方面,“哀帝好重佛法,经常派两使勤勤恳恳地征求,潜在的诏令之重,暂游宫阙,即在御宴上讲《大品》,上朝士,并行善良”(见《高僧传》);在道教方面,司马丕听方士的话,吃丹药,希望长生不老,羽化成仙。司马丕就像吃鸦片一样,逐渐上瘾,依赖丹药。
[img]671844[/img]
除了个人原因,司马丕的迷恋和吃丹药也应该受到家人早逝的影响。司马丕的祖父晋明帝活了28岁,父亲晋成帝活了22岁,叔叔晋康帝活了23岁,堂兄晋穆帝活了19岁,都是青年早逝,给司马丕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司马丕是个傀儡,政治上很难有大的成就,所以他希望活得更久。此外,司马丕比权臣桓温小29岁,只要能熬过桓温,就不用担心未来的未来。
东晋是金丹炼制的疯狂时期,金丹道教始祖葛洪就住在这个时候。所谓丹药,只是由石钟乳、白石英、石硫等矿物质加雄黄、雌黄精制而成,毒性很大。一旦吃得太多,很容易中毒死亡。在葛洪的《抱朴子.内篇.金丹》中,“其转数少,药力不足,所以服用日多,得仙迟也。司马丕根本不听近臣的肺腑劝诫,一心孤行。
为了长生不老,司马丕仍然坚持服用丹药,甚至一度“断谷,诱饵为长生”(见《资治通鉴》)。他不吃东西,只吃丹药,期待幻觉中的不朽。兴宁二年(公元364年)三月,司马丕一次性服用过量丹药,身体出现中毒反应,“服用过多,然后中毒”(见晋书)。由于药物毒性的发作,司马丕的身体机能受到严重损害,无法在临殿听政。楚太后不得不面对朝廷摄政。“帝以药发,不能亲万机,楚太后回到朝廷摄政”(见《资治通鉴》)。
[img]671845[/img]
在过去的几年里,司马丕是一个木偶,没有实权,但他毕竟是王朝最高领导人的象征。他仍然可以像样坐在龙椅上接受崇拜;现在我病倒了,连这个可怜的资格都被剥夺了。吃丹药中毒,身体越来越差,但司马派并没有警惕自爱,悬崖勒马,相反,他仍然走自己的路,甚至鼓励女王和他一起吃丹药,结果,兴宁三年(公元365年)第一个月,女王王崩溃了。一个月后,司马丕也去世了,走过了短暂的人生道路。
司马丕死后,没有留下孩子,楚太后下诏,司马丕同母之弟司马奕承大统另立。事实上,司马丕原本有一个王子,“兴宁元年…九月…桂亥,以王子生,大赦”(见《晋书》)。不幸的是,王子没能活下来,这应该是司马丕服药多年造成的。司马丕死后,葬安平陵,无庙号,死后哀帝。司马丕,字千年,意味着千年,千年,足见他祈寿之心,可惜他异想天开,吞下丹药,自杀,短命而死。
为什么东晋的司马皇族短命?都爱吃所谓的[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