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周朝虚弱,诸侯争霸,诸侯士卿的势力在长期的权力斗争中迅速扩大。其中,最著名的是赵、魏、韩、范、智、中行。他们共同管理国家,擅长晋权。其中,范氏与中行氏关系密切,实力最强。
[img]671788[/img]
前509年,晋国执政魏舒猝死,范鞅成为执政人员
。范鞅可以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贪婪。他利用自己的地位,使整个国家的机器为范氏服务,使范氏成为晋国第一大家。506年前,蔡昭侯受到楚国的侮辱,向晋国求助。范鞅发起联盟,准备攻打楚国。然而,由于中行寅向蔡侯索贿,范鞅保护中行寅,这损害了晋国的声誉。
[img]671789[/img]
前497年,赵氏发生内讧,范氏与中行联合进攻赵氏,赵鞅不敌,退役晋阳。此时,智氏、魏氏、韩氏三家起兵讨伐范氏、中行氏,迫使其出奔朝歌。第二年,赵鞅率领晋军围攻朝歌,范氏、中行氏向齐国求助,齐国邀请鲁宋开战晋国。范氏、中行氏联合郑国、齐国前493年攻击赵氏。战前,赵鞅宣布了功行奖政策,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和胜利。前490年春天,赵鞅率领晋军再次攻击范氏和中行氏。中行寅和士吉射击被彻底击败,逃往齐国。范氏和中行氏灭亡,其余四个被分为土地。在赵鞅的领导下,近八年的晋国内战得到了平定。前475年,赵鞅病逝,智瑶登上执政宝座,智氏家族日益强大。这个智瑶既贪婪又傲慢。结果,在前453年与韩魏两家合作攻破赵的根据地晋阳时,被韩魏两家反水,智氏军队大败,全族被摧毁。
至于晋六卿的命运,我们的军事家孙武早在前512年就做出了预测。当吴王和鲁要求孙武预测各国情况时,他指出晋六卿并立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由于土地分配太少,征税过多,压榨过多,范和中国银行将首先灭亡,其次是智氏对人民的压榨,但他们过于奢侈和好战,将在范和中国银行之后灭亡。只有赵的税不重,宽政得人,才会繁荣。
正是这句老话“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晋六卿,为什么最后分晋最弱的韩、魏、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