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宪(公元前515-公元前年),字思,春秋末年宋商丘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封原宪为“原伯”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被封为“任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先贤原子。
原宪出身贫寒,性格出众,一生安贫乐道,拒绝与世俗合流。孔子是鲁司寇的时候,曾经是孔子的家宰,孔子给了他九百斛的工资,他拒绝了。孔子死后,原宪隐居卫国草泽,茅屋瓦屋,粗茶淡饭,生活极其苦涩。
原宪出生在宋商丘一个贫穷的家庭。原宪比孔子小36岁。他年轻时崇拜孔子为老师。孔子在鲁任司寇时,原宪曾经是孔子的家宰。孔子给了他九百斛的工资,他拒绝了。
孔子死后,原宪住在卫国的一条小巷里。房子很窄。茅草屋顶,艾蒿编织的门,破瓮窗,上漏下湿,粗茶淡饭,生活极其苦涩。然而,原宪并不这么认为。他整天坐在里面,兴高采烈地弹钢琴和唱歌。个性很强,一生都很穷,拒绝与世俗世界合流。(《孔子家语·72弟子解》:孔子卒后,原宪退隐,居卫。"
原宪的同学和朋友子贡,在卫国当医生后,穿着轻毛,内表,外表白,衣着华丽,坐在司马高车上,前护后拥,浩浩荡荡地来看望原宪。因为狭窄的小巷和高车不能通过,所以我不得不下车步行。
[img]670176[/img]
原宪衣冠不整,就出来见子贡。子贡关心地问他:“啊!你生病了吗?”原宪回答:“没有钱就是贫穷,学道而不是行者就是疾病。我没有病,只是穷。”子贡看到他这样,羞愧地走了。原宪站在门口,徐步牵着杖朗诵着歌颂祖先的诗《商颂》,声音满天,若出金石。
《论语》中有一篇关于宪问的文章,有人认为是他的笔。
原宪: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春秋末年宋商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