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族的发财始于汉武帝,而霍光辅政的汉宣帝则达到了顶峰。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战神”,多次抗击匈奴,被称为司马将军;他的叔叔是司马将军和徐卫青;他的姑姑是武帝的后卫子夫。此时,霍家的实力不容小觑。当时卫青、霍去病都被称为战功赫赫,权倾朝野,关系也很亲密,但从不养士,结党。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兄弟关系任奉车都尉,负责保护汉武帝的安全,也得到了武帝的信任。虽然霍去病可以很好地战斗,但它的生活并不是很好。24岁时,它英年早逝,只剩下一个儿子死亡。因此,霍去病的脉搏在这里基本上已经破裂。
自“武帝托孤”以来,霍光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技能。汉武帝统治后期,政治混乱,王子刘根据巫术的混乱被杀。临终前,武帝决定立刘弗陵为王子。霍光接受了武帝的遗嘱,被封为司马将军,成为刘弗陵的辅命大臣。他与骑马将军金日瑞、左将军上官杰、御史大夫桑红羊共同辅助政治。从那时起,他掌握了汉朝政治的最高权力。
此后,霍氏家族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汉昭帝时期。昭帝即位时,年仅八岁,几乎所有的政治决策权都掌握在霍光手中。霍光继续实施“与人民休息”的政策。中国富裕,经济发展迅速,粉碎了燕王刘丹的政变。汉朝昭帝不仅依赖霍光,而且信任霍光。此时,霍家族在朝鲜当官。第二阶段是汉昭帝死后。昭帝没有孩子,霍光先是拥有立武帝的孙子刘贺继位,但又因其荒淫无道而废墟,后立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即汉宣帝。霍光还在掌权,小女儿霍成君后成为皇后,子孙也入朝为官,霍氏风光,达到顶峰。霍光死后,皇帝和太后亲自埋葬了他。多么光荣啊。
但就在他死后的三年里,霍氏被灭族了。
[img]670299[/img]
班固曾赞叹:“霍光受襁褓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安社,拥昭,立宣,尽管周公,阿衡为什么要加这个!“这就是把霍光比作周公旦和伊尹,赞誉不高。司马迁还说:“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诚。的确,他忠于汉朝,老成持重,果敢善断,知人善任,实际上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然而,为什么不能掩盖它的宗族呢?就是让家人为所欲为,几次挑战王朝底线,他却置若无闻,听之任之,于是落得全族灭亡的下场。
所谓王朝的底线是什么?霍家挑战了多少?
一是霍光大权在握,危及皇权。司马迁说:“夫威福人,人君之器也是。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可及。霍光专权太长,在朝廷多置亲党,使满朝文武要么姓霍,要么与霍家有关。天下是姓刘还是姓霍?@ 汉宣帝非常害怕霍光。每次他去朝廷见面,宣帝都觉得“如果背上有芒刺”,表面上要做出自我克制和礼貌的态度。灭霍氏的想法,恐怕这个时候就有了。
其次,霍光的妻子霍显毒死了女王许平君。霍光最大的失败就是娶了这样的妻子。汉宣帝贫贱时,许平君是妻子,同宣帝也很恩爱。为了让女儿登上皇后宝座,霍显买通了医官,在徐皇后再次怀孕期间下毒。徐皇后生下公主后死亡。霍成君自然成为了皇后。霍光得知此事后,非常震惊,想告诉妻子,怕累及霍氏家族再作罢。霍显也多次想毒死徐皇后生的王子,但由于防范过于严格,最终未能成功。皇后和王子都敢杀。霍家人做不到还有什么坏事?汉宣帝很聪明,猜不出这些是谁干的。他心里一定恨霍显千刀万割,但是怕霍家势力,就要假装宠爱霍成君,对他来说真的很难。
第三,霍氏家族胡作非为。霍光死后,霍显不仅私下扩大了霍光陵墓,还建造了土木工程。最后,他不遵守妇道,与外人私通。他的儿子霍山和霍禹甚至更糟。霍云说他生病了,没有见到皇帝。他打猎和玩耍,并指派一名家奴为他上朝。虽然朝鲜没有人敢责骂他,但他对皇权如此漠不关心,无论是皇帝还是文武官员。你知道,如果你不死,你就不会死。更何况霍光已经倒在霍家的大树上了。
第四,发动政变,意图谋反。霍光死后,宣帝决定消除这种心脏病。他没有首先调查徐皇后的死因,而是进行了一系列人事变动,调整了霍的亲信职位,秘密削减了他们的实权。看着大权旁落,霍家开始有危机感,与其让皇帝灭自己,不如先下手为强。他们计划利用太后宴会的机会召唤总理魏相、平恩侯许广汉,然后让范明友、邓广汉等人用太后的旨意将他们斩首,然后废除皇帝,立霍禹为皇帝。然而,宣帝发现了这个阴谋。除了霍山和霍云自杀,霍家的其他人都被斩首弃市,数千人因与霍家有关而被定罪和杀害。从那以后,这个显赫的家庭灰飞烟灭了。
无论是不忠、杀人、杀王子还是谋反,每一项调查都是当时灭门的死罪,这是不可触及的底线。然而,霍的家人忽视了这些规则,导致几十年的基础被摧毁,甚至背负着永恒的诅咒。
霍氏是如何被汉宣帝摧毁的?是什么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