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在什么背景下,德国吞并奥地利? 宣布合并的时间是哪一年?

事件背景

背景简介

20世纪20年代,德国正处于战后恢复期,德奥合并的主客观条件不允许。1933年纳粹党夺取政权后,德奥合并再次成为一个严重的国际问题。希特勒最初试图通过支持奥地利纳粹党人来实现德奥合并。1934年7月25日,一群奥地利纳粹分子突然闯入维也纳总理府,枪杀了陶尔斐斯总理,其他纳粹分子占领了广播电台,并宣布林特伦(奥地利驻意大利大使)为总理。墨索里尼派出四名教师陈兵勃伦纳山口,向奥地利政府发出急电,承诺意大利支持奥地利的独立。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不得不否认与叛乱阴谋有任何关系,暂时收敛,等待时机再次实施吞并奥地利的计划。

[img]671019[/img]

德奥协定

1936年下半年的国际形势对德国非常有利。1935年10月,意大利发动了一场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被法国和英国纵容,意大利本身无法与德国争夺奥地利,因为它陷入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6年3月,德国重新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公开违反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公约,未受英法干涉。鉴于上述情况,新任总理许士尼格不得不尽最大努力避免德国的干涉,使希特勒能够容忍现状。1936年7月11日,许士尼格与德国驻奥公使冯·巴本签署了秘密协议和公告。德国政府在公报中表示:“承认奥地利联邦的所有主权”;包括奥地利民族问题在内,双方不干涉内政;奥地利承认自己是一个德国国家。但秘密协议要求奥地利按照德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执行其外交活动;政治大赦,奥地利纳粹党政治犯;任命“奥地利民族反对派”分担政府事务。通过德奥协定,德国基本上控制了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

最后决策

在意大利挪用埃塞俄比亚和德国军队重新进入莱茵非军事区后,德国和意大利于1936年7月底参加了佛朗哥叛军,并公开进攻西班牙共和国。英法两国仍纵容这种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武装干涉行为。1937年,希特勒认为完全解决奥地利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11月5日,他召集作战部长、外交部长、三军总司令召开重要秘密会议。希特勒军事副官霍斯巴赫上校在会后整理了一份备忘录,通常被称为霍斯巴赫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希特勒认为德国的未来完全取决于如何解决生活空间的需要。要解决生存空间,首先要向欧洲发展,而不是在海外寻找殖民地。德国的第一个目标应该是夺取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列强会干涉吗?希特勒估计,没有英国的支持,英国将面临许多困难,不会参与对德战争,法国也不可能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 希特勒决定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放弃奥地利

意大利在侵埃战争中消耗了大量的力量,在干涉西班牙内战中投入了大量的力量。此外,由于共和国的强烈抵抗,它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增加军队,因此它再也无法与德国争夺奥地利,甚至要求帮助纳粹德国。1937年11月6日,墨索里尼宣布罗马-柏林轴心后,参加了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三国正式成立法西斯侵略集团。墨索里尼在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时对里宾特洛甫说:“他厌倦了奥地利的独立‘岗位’。”今天,意大利不再像往年那样关心这个问题,意大利的发展已经转移到地中海和殖民地。意大利放弃了奥地利,解除了德国吞并奥地利的主要障碍。

绥靖政策

如果德国实现了吞并奥地利的计划,其实力必然会大幅增加,这将对法国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然而,20世纪30年代,法国左右两派的斗争非常激烈,政治不稳定,内阁变化频繁。只有几个月,所以我们再也无法对德国采取强硬的政策,无助地走上绥靖的道路。1937年11月8日,法国财政部长博内(后来改为外交部长)告诉路过巴黎的德国驻奥大使巴本:法国不反对1936年7月签署德国和奥林匹克协定后两国在经济和文化上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并同意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意志少数民族应该享有广泛的自治权。随后,法国总理肖当再次会见了巴本,称他“不反对德国通过进化显著扩大其在奥地利的力量”。

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都是讨价还价的筹码,英国一直在寻求全面解决与德国的矛盾。1937年11月19日,英国中央大臣哈里法克斯在伯希特斯加登拜会希特勒,明确表示“凡尔赛强制条约的错误必须纠正”,欧洲秩序的变化,即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迟早会发生,英国只关心“这些变化必须通过和平演变来实现”。希特勒摸到了英国和法国的底部,知道他们不会干涉德国吞并奥地利,所以他大胆地去做。

合并宣布

1938年3月14日,对阿道夫·希特勒来说,这一天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当德国领袖早年离开奥地利时,他是一位个体无分文的艺术家。今天,当他回到维也纳宣布“德奥合并”时,他受到了成千上万人的热烈欢迎。希特勒从临时司令部所在地林茨来到奥地利首都,前面开着40辆坦克,坐满了警车作为后卫。希特勒一路上受到奥地利纳粹分子的欢迎,他曾经保证奥地利的边界是不可侵犯的。在路上的大部分时间里,希特勒站在敞篷车上,穿着棕色突击队的军装,几乎歇斯底里地向狂热的支持者挥手。他的许多支持者挥舞着装饰纳粹标志的旗帜。一些纳粹分子把这个标志缝在奥地利国旗上。希特勒在维也纳声称:“我们此刻的感受”:“这也是所有其他德国人的共同感受。无论发生什么,我们今天声称的统一德帝国永远不会被任何人分裂,永远不会处于分裂状态。“希特勒已经签署了他担任德国和奥地利军队总司令的法律。所有奥地利士兵都必须发誓忠于这位领导7000多万人的纳粹首领。

希特勒的胜利是库特和舒施尼格的失败。自1934年以来,奥地利总理一直试图阻止国家社会党人(纳粹主义者)掌权,但1936年,他的伞贝尼托·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联合起来,舒施尼格的统治开始动摇。上周二,舒施尼格试图向公民投票,让奥地利人在纳粹和他之间做出选择,以拯救他的政府,但投票失败了。希特勒联系了奥地利纳粹内政部长阿图尔·赛斯·英夸特,命令他取消公民投票。舒施尼格试图采取对策,但当他听说德国军队已经入境时,他不得不放弃。

[img]671020[/img]

今晚,舒施尼格和他的数千名支持者将了解阿道夫·希特勒的对手面临的情况。他们都被逮捕了。


在什么背景下,德国吞并奥地利? 宣布合并的时间是哪一年?在什么背景下,德国吞并奥地利? 宣布合并的时间是哪一年?

,,

  • 走出帝制:皇帝走了 为什么将军们留下来?
  • 1918年11月9日,星期六,天气晴朗。柏林市民从睡梦中醒来时,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祖国”(Vaterland)——由伟大的威廉一...

  • 德国总参谋部创始人:沙恩霍斯特的传奇故事
  • 东方士兵圣人是中国的孙武。他的《孙子兵法》一直是东西方军事家的绝世经典。在西方,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具有相似的历史地位...

  • 战争期间碉堡里的机枪手有多厉害?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 战争期间碉堡里的机枪手有多厉害?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什么?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碉堡是战场上非常常见的防御工事。一般来说...

  • 索尔战役双方是谁?战前布阵怎么样?
  • 洛林亲王指挥的4万名奥地利军队在菲特烈面前,在布尔克斯朵夫面前排成战列,准备展开决战。 奥地利左翼的快速军团由罗布柯魏...

  • 轰炸德国轴承厂:美军成功遏制了德国空军
  • 当前所未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3年,盟国战略空军开始轰炸德国,试图摧毁德国工业实力,迫使德国投降尽快结束西部战争...

  • 为什么人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相信希特勒纳粹?
  • 德国人对历史的反思是深刻的,但这种反思与民族性无关,而是具有公民政治意识。战后一段时间,许多德国人对历史的看法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