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巴基斯坦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突击,称为“大满贯行动”。这一突击效果非常显著,基本消除了印控克什米尔首都斯利那加的外围屏障,使其成为巴基斯坦的掌中餐。
当然,印度永远不会这样计算。经过几次会议,印度政府高管决定“围魏救赵”。当时,巴基斯坦为了在对印度控制克什米尔的战斗中掌握局部优势。
旁遮普省在印巴边境省份的防御力量相对降低。理论上,旁遮普省是防御“空虚”,而旁遮普省是巴基斯坦最富有的省份,具有显著的经济地位。
拉合尔被称为“巴基斯坦的灵魂”,其政治意义非常小。因此,印度高级管理层决定不在印度控制克什米尔地区反击,而是攻击旁遮普省,攻击拉合尔,最大限度地破坏巴基斯坦的国力。
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印度给这次反击取了一个非常安静的名字“ 德里的大雨”,
9月6日凌晨,随着印度军用电台不断传达德里的“大雨倾盆而下”指令。
由一排排黑色印度坦克组成的先锋队在黑暗中冲向巴基斯坦旁边的遮普省。由于克什米尔是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唯一有争议的地区,47年来印巴战争的第一场战斗也控制在克什米尔。
因此,巴基斯坦驻军没有突然进攻的装备。大多数士兵只有在印度坦克“轰炸”发动机的声音传到他们耳边时才做出反应。在这样的尴尬下,巴基斯坦士兵在战斗初期被打败。
印度军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面对印度的进攻,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全国人民努力保卫拉合尔。然而,由于巴基斯坦的主要力量仍然受到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的约束。
巴基斯坦实际上可以组织的地面防御力量非常有限。对于这种有限的防御,一些印度狂热分子叫嚣它就像一张白纸。只要印度坦克到达,它就会立即消失。
但幸运的是,当时巴基斯坦非常接近美国,获得了当时美军主战的F-86F“佩刀”飞机和F-104“明星”飞机,组建了100多架战斗编队。
正是因为这支美械空军在拉合尔危机中挺身而出,鹰击长空,
9月6日,32架F-86和8架F-104战斗机飞往印度,轰炸了近战区的5个机场和3个雷达站。
作为对印度的回报,虽然印度的米格系列战斗机后来起飞反击,但由于印度当时没有配备空导弹,战斗思维将空军视为对地面部队的火力补充。面对巴基斯坦美国机械空军的斗争,它很快就输掉了战斗,成为了被绞死的猎物。
最后,为了防止不必要的损失,印度空军不得不最大限度地起飞战斗机,放弃制空权。持有空权的巴基斯坦军队立即对面对面的敌人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并将其逼回了家乡。
印度在印巴战争期间攻入巴基斯坦 出乎意料的是,他被编队反击,逼回了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