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国是西周时期被封的姬姓诸侯国。郭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周围最有效的英雄。在西周时期,他多年来一直负责天子的“周六师”。他在外国战争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是周东西边境最重要的屏藩诸侯国。郭国历史上有许多几代君主,他们都是周天子最亲近的臣子。即使在周宣王和周李王时代,郭国君也经常紧紧跟随周天子。
周李王周围有一个叫郭公长父的人。据说他是一个非常擅长战斗的人。他曾带领周军南征北战,在一定程度上威慑了诸侯列国。比如《史记》说“熊渠怕其伐楚,也去其王”。几年来,熊渠一直在南方称霸王,面对周李王的军队,他不得不“去其王号”。可见,周李王的对外战争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简单。郭公长父也应该做出贡献。
在东进的过程中,郭公长父遭遇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可能成为郭公长父批评政敌的理由。史书上说“三年来,淮夷侵洛,王命郭公长父伐之不克”,即身经百战的郭公长父在淮夷之战中遭遇滑铁卢,导致郭氏家族在周王室的地位下降。即使天子认可,朝臣对郭的认同感也呈下降趋势,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尤其是周厉王被后人定义为昏暴君后,郭公长父作为辅臣被认定为奸臣。
[img]670216[/img]
郭公长父后来的郭国与过去不同。在周幽王时代,虽然郭石父是朝廷的大臣,但他大多被诸侯视为奸臣,遭到中国人民的集体反对。《史记》中有所谓的“幽王以郭的父亲为清,用事,中国人都很生气。”为什么中国人这么不喜欢郭石父?司马迁说:“
石父是个聪明人,善于奉承好利,王用之
“,用现代语言来说,郭石父善于沟通,喜欢说好话,离天子很近。这本身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时代似乎不属于郭氏家族。郭石父后来又有一个郭公翰,他的政治地位有很大的问题。
镐京之乱后,郭公翰支持王子余臣为君,后来是周携王。这个周携王是周幽王的儿子,不管是不是合法的儿子,都有疑问。要知道,在周幽王时代,他已经称赞了妻子,称赞的儿子伯服是正统的直子。而且在赞赞之前还有申后,申后的儿子是姬宜臼,也就是后来东周第一代天子周平王。历史书中认可的周幽王后来是周平王,历史书中的正统就是这样。周幽王和周平王之间出现了周携王,这自然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郭公翰的悲剧在于,他支持的周携王最终被晋文侯杀害,周平王最终成为大多数诸侯共同认可的天子。那么,即使郭公翰不是叛逆者,他也被视为公众批评的对象。你知道,引兵入镐京的申后并没有遭到诸侯的反对。郭公翰只是在许多王子之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此后,郭家族日落西山,越来越衰落。
[img]670217[/img]
后来是郭公林父,这位郭公林父对时局了解不够深刻。在郭公林父前有郭公翰,郭公林父要对天子更忠诚,才能得到天子的认可。所以郭公林父一直跟着周天子的步伐,比如周桓王要攻打郑国,郭公林父就成了天子的右军。周桓王想干涉晋国内政,郭公林父带兵攻打曲沃庄伯。史书上说,郭公也跑到晋国的土地上,坚决反对曲沃庄伯和吴公,并建立了当时晋国的大宗晋侯。后来,曲沃家族成为晋国的统治者,而郭家族则成为晋国人的敌人。后来晋国发动大军攻灭郭国,自然是合理的。
后来,郭公丑仍然紧紧跟随周天子,帮助天子全年对外作战,经常与军迪部落作战,导致国力衰落的郭国更糟。《左传》说“郭多凉德,土之能得”。郭公丑轻民重神,贪婪专横,最终导致被摧毁。这就是郭的悲剧。
国家历史上有哪些名人?他们和周天子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