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雍(前522-),字仲弓,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周文王的儿子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居住在“菏泽之阳”,被称为“犁牛”,受儒家祭祀。
《冉氏族谱》称与颜氏离婚,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了,娶了公西氏,生求。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从学”。性格和学习都很优秀。以宽宏大量的方式,“仁而不马孔子称之为“能使南”,即可担任一方长官(雍也)。
唐开元27年(739年)被封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被封为“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被封为“薛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被改名为“冉子先贤”。
冉雍是孔子的弟子,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都是孔门十哲之一,世称“一门三贤”。《论语注疏》卷5引马融说:“雍,(孔门)弟子,仲弓名,姓冉。”
仲弓父,贱人。孔子说:“犁牛的儿子和角,虽然不想用,但山川放弃了?”《论语-雍也》的意思是:如果你努力工作,就会有前一天。虽然你的父母相对便宜,但只要你努力工作,就像杂毛耕牛生下的帅气小牛一样,不会被山神抛弃(可以用来祭祀)。
第一个简“季桓子使仲弓为宰,中弓为告孔
“子”,从而引发了师徒之间的对话。仲弓引用《家语》为《伯牛之宗,少孔子二十九》,根据《史记索非·仲尼弟子列传》。“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推断仲弓是孔子较早的学生。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在屠宰时可能还年轻。不管怎样,当仲弓被季桓子任命时,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并征求了老师的意见。从《中弓》简文来看,仲弓似乎更愿意接受这一使命,并有长期为季氏家族服务的打算,孔子说:“汝思老家”。
[img]670359[/img]
冉雍曾经是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尊行简”,主张“以德化民”。然而,在季氏,“仕三月,待以礼貌,但不能尽职尽责,不能尽职尽责,于是辞职,复从孔子。住在哪里,行在游,师文终身”。
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有“雍也能使南方”的美誉。这是孔子对其他弟子从未有过的最高评价。孔子临终时在弟子面前称赞他说:“贤雅雍也很远。”
还有孔子卒,他害怕失去圣道的传记。他和闵子诸贤共有120篇《论语》。还有6篇文章,叫《敬简集》。自从秦火以来,这本书已经不存在了。冉雍死后,他被埋在曹州东南60里冉,与伯牛、子有合祠,在家乡茶谷坡(今菏泽市定陶区冉贤集)建祠堂献祭。
冉雍:字仲弓,春秋末期鲁国人,孔门十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