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业产业(日语:しょくさんこうぎょう)日本在明治维新(日语:めいじいしん)这一时期提出的三项政策之一。明治政府实施育种产业政策的具体内容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利用国库资金加快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以国有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模式大力支持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具体措施
明治政府育种产业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废除地方关卡,培育和发展全国统一市场;建设铁路,发展航运、邮政、电报、电话等现代交通事业。
(2)接管幕府和附庸的工矿企业应进行改造和扩建,形成国有企业体系;大力建立各种新型现代企业,称为“模范工厂”。
(3)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原有技术和工具;注重民品产业的建立。
(4)通过奖励、保护等方式鼓励优质新产品和发明创新;举办交流会和博览会,推广先进技术。
(5)实施“劝农”政策,引进西方农业技术、农牧品种和经营管理制度;结合“学者授产”的“劝业”,大量原封建武士从事农垦。
(6)支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促进私营企业发展。
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政府于1880年发布了“官方下放令”。自1880年11月起,决定将军工、铸币、通信、铁路、印刷等特殊部门以外的官方企业廉价处理给三井、三菱、川崎、古河等特权资本家。这标志着日本“农业产业产业”政策的根本性转变。它放弃了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政策,实施了大力支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
(7)奖励国内产品,鼓励国内产品出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治政府立足本国实际,认为引进必须与国情相结合,西方经验不能复制。明治时期,日本在发展现代资本主义、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广泛招聘各行各业的外国专家,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当时,外国专家的工资可以是日本领导人的数倍;随着国家的发展
水产产业简介 明治政府的具体措施主要分为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