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级官员中,官方部门的尚书基本上与内阁大学士属于同一水平。当其他官员看到官方部门的尚书时,他们通常会跪下来请安。名义上,礼品部在六部分中的地位最高。但就实际权力而言,官员是最高的。工业部在六部分中的地位最低,但工业部的利润最大,工业部管理的项目都是真金白银。
从六部的地位来看,户部、官部、礼部的地位相对较高。兵部中等,刑部和工部地位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历史上,工部尚书直接入阁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一般情况下,工部尚书需先升为官部或户部尚书,再成为内阁大学士。就地位而言,工部的话语权最低。但从实际利润来看,其他机构都不如工部。即使是官部、户部等关键部门,在这方面也不如工部。工部工作范围广,涉及巨额利润。
[img]669450[/img]
工部工作范围很广,宫殿建设、城墙维护、运河挖掘、道路建设等,均由工部管理。即使是铁矿石和金矿石的开发也由工部管理。这些都是利润丰厚的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很多收入。工部专注于这些项目,大商人和地方衙门都离不开工部的审批。例如,如果当地官员想修理城墙,如果没有工部的审查,他们根本不能开始工作。工部尚书作为工部负责人,自然收入不低,年收入几十万两银子。
正常情况下,工部尚书的话语权相对较低。但也有例外,严嵩在明朝嘉靖时期担任内阁首辅。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在工部工作,当时小阁老很硬气,根本不把户部和兵部放在眼里。只要是工部项目,户部一定要给钱。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多,大多数时候,工部的地位都比较低。但毕竟工部也是六部之一,有很多地方衙门没有的权力。比如运河开凿,没有工部水司的同意,根本不可能开工。
[img]669451[/img]
本来六部尚书的权力都很大。但内阁制度形成后,内阁侵蚀了六部电力。比如兵部,没有内阁的同意,兵部就不能从各地调兵。另一个例子是修建宫殿,如何修建是工部的责任,但到底修不修是内阁说的算。如果内阁有空缺,那些资历较深的尚书很可能会升级到更高的水平。但一般刑部和工部是不可能的,这两个机构的地位并不高。明朝历史上,户部尚书和礼部尚书最容易入阁。至于官部尚书,一点也不稀罕。
清朝入关后,由于是北方渔猎民族建立的政权。虽然还保留了六部,但还是设立了两个尚书。一个是汉人,另一个是满人。如果这两个尚书发生冲突,他们通常更喜欢后者。在清朝统治期间,由于皇权的逐步加强,皇帝和军事大臣基本上处理了大部分事务。据说清朝六部尚书的权力明显下降。特别是官员,选官的权力基本上掌握在军机大臣手中。若军机大臣兼任吏部尚书,那就再好不过了。
工部尚书的权利有多大?为什么他是六部中利润最大的?